鞋文化
百年“內連升”百年鞋業(yè)史
2004-07-09 10:21:54 中國鞋網(wǎng) m.xibolg.cn 【來源:中國皮革信息】打印本頁 關閉
內連升不僅是京城鞋業(yè)的老字號,而且是中華老字號。自1853年(清朝咸豐三年)創(chuàng)辦至今,已有100多年的輝煌歷史。百年內連升,演繹著百年鞋業(yè)史。
清代――創(chuàng)業(yè)
河北武清人趙廷,是內連升的創(chuàng)辦者。祖輩務農的趙廷,從十幾歲開始,就在北京東四牌樓一家靴鞋店學徒。由于他為人聰明,又能吃苦耐勞,所以在三年多的學徒期間,學得一手好活計。
趙廷出師后,得到當時清朝的一位官員的幫助,籌資白銀萬兩,在崇文門內東江米巷(東交民巷)開辦了內升靴鞋店。取名內連升,浸透了他的心血。所謂“內”,是指“大內”,即清政府;而“連升”意為穿了我店的靴子就可連升三級。當時著迷者甚多,愿意聽到這些吉祥之詞,內連升這個字號很迎合這些人當官升遷的心理。
在清代創(chuàng)業(yè)的內連升,主要經(jīng)營貴族官吏穿的朝靴。內連升做滿清政府官員的買賣,一般的小官小吏,都要親登門訂做購買;中、上級的官員,一般都派人來店,叫內連升去人為其量尺寸做朝靴。
經(jīng)過生產經(jīng)營的實踐,趙廷想出個既省事又可拉住主顧的好辦法。凡是在內連升做過或買過朝靴的大小官員,其姓名、年齡、住址、靴子尺寸、特殊愛好等都專門記入帳中,名曰“履中備載”。據(jù)此記載,做的靴保準合腳。
前店后廠自產自銷的經(jīng)營方式,是內連升創(chuàng)業(yè)之初形成的。
民國――發(fā)展
隨著清王朝的覆滅,穿朝靴的人自然不多了。在民國時期,內連升就轉營地主、資本家、富有者所需求的千層底布鞋。千層底布鞋分為小圓口千層底緞子鞋和小圓口千層底禮服呢鞋兩大類。這種鞋底子薄,輕便透氣,從政的、經(jīng)商的都可以穿,迎合了那個世俗之變所需,以至成為時尚。
內連升做的小圓口千層底鞋,從鞋面、鞋里到底子的布料,全是選用新料和好料,做工精細,美觀大方。當時,身穿一件綢子長衫,腳穿一雙絲線洋襪,一雙內連升的小圓口千層底緞子鞋或小圓口千層底禮服呢鞋,其服飾可算上乘,為最時興、最貴雅者,時曰“摩登”。
建國――壯大
北京解放后,內連升開始面向大眾,既保留千層底布鞋老傳統(tǒng)產品,又增添了大量各式男女新式皮鞋等產品,使百年老店煥發(fā)出青春的氣息。
1962年,郭沫若特意寫詩稱贊內連升的布鞋:憑誰踏破天險,新知雖勤摩挲,助爾攀登高峰,舊伴每付消融;志向務求克已,化作紙漿造紙,事成不以為功,升華變幻無窮。
黨和國家領導人穿內連升的鞋也留下了許多佳話。
毛澤東主席訂做的毛邊底布鞋,一下子抬高了內連升的聲譽。在毛澤東誕辰100周年之際,內連升特意精心制作了一雙新皮鞋送往毛主席紀念堂。
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醫(yī)院里接見外,由內連升改裝的那雙舊皮鞋,總理甚為滿意。周總理逝世噩耗傳來,內連升趕制了一雙新皮鞋敬獻。
鄧小平同志復出到老人家去世,所穿的十來雙毛邊底布鞋,都來自內連升鞋店。小平同志步履自然而輕松,锃亮的內連升皮便鞋,在舉世矚目的南巡中,擦亮了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