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文化
時裝鞋與高跟鞋
2005-05-28 15:02:55 中國鞋網(wǎng) m.xibolg.cn 打印本頁 關(guān)閉
是誰帶頭搞起時裝鞋的呢?也許是從前那些國王或王后和其他有權(quán)有勢的人。17世紀(jì),查爾斯二世(1630——1685)號稱“快活的君王”,他喜歡跑馬、賭博、擁翠偎紅,腳上穿的鈍頭鞋面上總要綴著絲繡的玫瑰花。朝廷的其他富有的男男女女也都效仿這位快活君王的風(fēng)格,競相在豪華和色彩上攀比。有時候,最有錢有勢的人也會從工人階級穿過的鞋子上面照抄鞋樣。1555年pumps(注:英文中含有“泵”之意)第一次在英格蘭被描繪為“薄鞋”,不用系鞋帶,但像泵一樣緊緊吸附在腳上。這種淺口鞋用軟木或皮革做底,專為奔跑的男仆設(shè)計,他們在主人的車旁跑動,車子一停下來,就要準(zhǔn)備替主人開門。到了1730年,年輕人、富人和躁動不安的人都時興起這種鞋樣來,此時它的料子已經(jīng)用上天鵝絨了。
鞋跟的發(fā)明促成了最戲劇性的時裝變化。起先,鞋跟也許產(chǎn)生于一種很實際的需要,為的是不讓裙邊沾濕雨水、泥水和雪水。近東的婦女也許在五百年前就已經(jīng)發(fā)明了“chopines”(即軟木高底鞋)。土耳其的婦女所穿的“超平”就像袖珍高蹺,有八英寸高,木制,里面的襯墊是祖母綠和銀絲。一根根皮帶像涼鞋鞋帶一樣從周圍把腳縛住。16世紀(jì),意大利威尼斯腳穿“超平”的婦女如此之多,以至一位游客說,這個國家好像到處都是會走路的五朔節(jié)花柱。很快這種時髦傳到了法國和英國,在那兒,“超平”高到了18英寸!
這種踩高蹺的鞋子并沒有完全吸引住人們。16世紀(jì)前期,一位無名的意大利鞋子設(shè)計師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解決方法:鞋可以高起來,但卻不像“超平”那樣笨拙。當(dāng)凱薩林·德·美第奇從意大利啟航,去與奧爾良公爵完婚時,她的行李中帶上了一樣特別的東西:法國將要見到的第一雙高跟鞋。
鞋子的前面是軟木楔子,后跟較高,這就讓凱薩林有了她需要的身高,能夠直接地盯著看她未來的丈夫了。她丈夫后來成了亨利二世國王,高跟鞋跟著火爆起來。鞋匠們開始為左右腳制作不同的鞋底了(而不是像原來那樣“直筒的”)。然而,這種軟木或木頭制作的鞋子跟高三四英寸,甚至達五英寸,穿鞋者的腿常常會腫脹起來,婦女為了不致跌倒,走路時仍不免像走高蹺般地晃來晃去。法國人把這種新式高跟鞋具叫做“chaussureaport”,又叫“橋鞋”(因為下面的拱形)或“嗒嗒鞋”(因為鞋子發(fā)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