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文化
揭秘女人纏足全過程
2006-06-19 10:07:42 中國鞋網(wǎng) m.xibolg.cn 【來源:中國鞋網(wǎng)】打印本頁 關(guān)閉
一、纏足的年齡
纏足的目的在限制腳的成長,并把已成長的腳拗折彎曲,所以纏足的年齡自然是愈小愈好,愈小腳愈軟愈容易裹小,但是太早裹足,又怕它腳裹好了不會走路,也怕她年紀(jì)太小,無法忍痛,所以一般都在婦女會走路以后才開始裹腳,在中國生下來就算是一歲,平均會走的時候是三歲,讓腳發(fā)育一年,到了四五歲的時候就有人開始裹腳,四五歲其實依西方的算法不過是三四歲。各地風(fēng)俗不同裹腳的年齡也有不同,佐倉孫三《臺風(fēng)雜記》:“少女至五六歲,雙足以布分縛之漸長漸緊,纏使足趾屈回小于蜷,倚杖或人肩才能步。”林琴南《小腳婦詩》:“五歲、六歲才勝衣,阿娘做履命纏足……”鄭觀應(yīng)《盛也危言女教篇》:“婦女纏足……或四五歲,或七八歲,嚴(yán)詞厲色凌逼面端,必使骨斷筋摧……”《闊斧記》三十年前北京男女之修飾:“大凡女子生不已到七歲便將雙足裹起……”宋車若水《腳氣集》:“婦人纏足不知始于何時,小兒未四五歲,無罪無辜,而使之受無限之痛苦……”
《腳氣集》著于咸淳甲戍年(公元1274年),綜觀所述,從宋代,女子在四五歲的時候就有人開始纏足了,如等年紀(jì)長大腳骨長硬,關(guān)節(jié)韌帶活動性消失之后再裹,不但很難裹小,裹的時候受苦也愈大,所以到了七八歲還能裹得好,十歲以后裹起來就很困難了。一年當(dāng)中什么時候最適合開始裹呢?因為腳裹上去又燒又熱,所以一般都建議到秋季天氣涼爽的時候開始裹比較好。清人顧鐵卿《清嘉錄》說:“八月廿四日,煮糯米和赤豆作團祀灶謂之餐團,人家小女子皆擇是日裹足,謂食餐團纏腳能令脛軟!币驗楣_要拜小腳娘,而八月廿四日是小腳娘的生日,所以大部分的女子都會選擇那天開始裹足,也有人翻黃歷或玉匣記擇“纏足吉日”開始纏足的。
二、纏足前的準(zhǔn)備及纏裹過程
纏足前需要準(zhǔn)備的物品:
1、藍色的裹布六條。大約要八尺到十尺以上,裹布要比一般的長且要漿好,纏到腳上才不會擠出皺折。
2、平底鞋五雙。鞋形稍帶尖,鞋子大小寬窄要能隨著纏腳的過程慢慢縫小、縫瘦。
3、睡鞋兩三雙。睡覺時穿著,可防裹布松開來。
4、針線。裹布纏妥后,把裹布的縫及裹布的頭密密縫好。
5、棉花。纏足時腳骨凸出的部位,穿鞋時用棉花墊著,免得把腳磨破生雞眼。
6、腳盆及熱水。纏足前用溫水洗腳。
7、小剪刀,修腳趾甲及雞眼之用。
試?yán)p:
纏腳的時候讓女孩坐在矮凳子上,盛熱水在腳盆里,將雙腳洗干凈,乘腳尚溫?zé)幔瑢⒋竽粗和獾钠渌闹罕M量朝腳心拗扭,在腳趾縫間撒上明礬粉,讓皮膚收斂,還可以防霉菌感染,再用布包裹,裹好以后用針線縫合固定,兩腳裹起來以后,往往會覺得腳掌發(fā)熱,有經(jīng)驗的人不會一開始就下狠勁裹,最好是開始裹的時候輕輕攏著,讓兩只腳漸漸習(xí)慣這種拘束,再一次一次慢慢加緊,這一個時期可以從幾天到兩個月左右。
試緊:
纏的時候慢慢收緊,讓足部肌膚受到的壓力一次比一次緊些,這時還不能太緊,以兩腳能忍受的小痛為度,在這期間把腳趾勒彎纏使腳向下略卷。纏的時候預(yù)先纏第二、第五兩個足趾,纏得向腳下蜷屈,連帶的第三、第四兩個趾頭也就跟著向腳下蜷屈。試緊的時間也須要數(shù)天到兩個月左右,在這期間,裹腳布漿得較硬,捶去皺折,略緊地纏在腳上,使腳受慣硬裹腳布及緊纏的壓力,接著才能真正用勁裹緊。
裹尖(裹腳趾):
纏的時候,要用勁把裹布纏到最緊的程度,每次解開來重纏的時候要將四個蜷屈的腳趾頭由腳心底下向內(nèi)側(cè)用勁勒過,每纏一次要讓腳趾彎下去多壓在腳底下一些。同時還要把四個蜷屈的腳趾,由腳心底下向腳后跟一一向后挪,讓趾頭間空出一些空間來,免得腳纏好以后,腳趾頭擠在一起,腳尖太粗。一直要纏到小趾壓在腳腰底下,第二趾壓在大趾趾關(guān)節(jié)底下才可以,裹尖的時候往往得把腳趾向足底扭到屈無可屈的程度,再用裹布緊緊地勒住,纏的時候第二趾的趾關(guān)節(jié)和第三、四、五趾的趾關(guān)節(jié)受到很大的扭屈,每纏一次就得把幾個扭傷的關(guān)節(jié)再傷害一次,纏的時候痛苦難當(dāng),纏好要用針線緊緊地把裹布縫起來,硬擠進尖頭鞋里,然后要求少女到處走動。走動時重量壓在內(nèi)彎跪折的八個腳趾上,把關(guān)節(jié)扭傷得更厲害,腳趾頭因為才彎進去還沒緊貼在腳掌上,走時腳趾關(guān)節(jié)容易長雞眼,要時常用針把雞眼挑掉。
白天一雙腳痛得寸步難行,到了晚上一雙腳放在被子里不但痛,而且蒸熱燠悶,有時簡直像炭火燒著一樣痛苦,睡覺時只能把腳放在被子外,半夜起來捱著腳哭痛是常有的事,有的痛得去解開裹腳布,但被發(fā)現(xiàn)了就是挨一頓毒打,然后再狠狠的地回去,經(jīng)常一夜未眠整夜把腳貼在墻壁上取一點涼,第二天一早醒來,又得再解開裹布纏得更緊,纏到最后第三、四、五的腳趾關(guān)節(jié)會嚴(yán)重地扭傷甚至脫臼,扭傷脫臼的時候腳會腫得很厲害,皮膚也變成瘀紫色,痛苦至極,但是裹得仍是日緊一日,直到腫消了腳趾都纏到腳底下去,這才算完成了裹尖的工作,接著便可進行裹瘦的工作。
裹瘦(裹腳頭):
腳裹尖的時候,四個腳趾都已經(jīng)蜷回到腳掌底下,可是卻未必能熨貼靠在腳底下,裹瘦的工作是把小趾骨(也就是外把骨)向下向內(nèi)推蜷入腳心裹,把小趾跟的部位向腳心內(nèi)側(cè)往下用勁拗下去,然后用裹布勒著帶緊,裹尖時二、三、四、五腳趾不過壓在腳底下一半,裹瘦時要把外把骨纏倒,足趾當(dāng)然壓入腳心內(nèi)側(cè)更多,纏到最后,第三、四、五個腳趾尖要能碰到腳掌內(nèi)緣,才算完成裹瘦的工作。
裹瘦的時候,裹腳布纏到最緊,整個力量又特別著力在小趾跟的部位,往往因為血液循環(huán)不良,造成小趾跟部也就是外把骨的位置壓瘡潰爛。纏的時候要把小趾骨用勁向下推,四個腳趾也順著向腳掌內(nèi)緣再推進去,使勁把裹腳布纏緊,纏好以后兩只腳可能痛得半天不能走路,要勉強掙扎著,才能用腳后跟墊著走,走一步痛一下。坐下時是一陣陣抽痛,睡覺時也會又漲又痛,如果腳上潰爛化膿了,那漲得更難受,得把腳用枕頭被子墊高,有時得把腳跟擱在床欄上壓著神經(jīng)發(fā)麻才好受一點,天氣熱時足內(nèi)發(fā)燒痛得更厲害。痛得輕時睡了覺,兩腳還痛得抽痙,或一夜頻頻痛醒,飲食無味。解開裹布,往往潰爛的部位和裹布緊緊粘著,勉強撕下來,便是一片血肉模糊,差不多得用六個月的時間,強忍痛苦挨到腳趾頭都抄到腳內(nèi)側(cè)邊,由腳內(nèi)緣能摸到腳趾頭,這樣才算是瘦到家。潰爛的傷口,處理不當(dāng)往往愈來愈嚴(yán)重,到最后甚至?xí)䦟?dǎo)致小趾腐爛脫落形成慢性骨髓炎,多年不愈。由此可知,要纏得一雙小腳,真是得歷盡千辛萬苦,無怪乎纏足婦女對其小腳的呵護,勝于一切。
裹彎(裹腳面):
腳掌裹瘦了以后,接著進行裹彎的工作,裹彎是要在腳底掌心裹出一道深深的陷凹,陷凹越深,腳掌弓彎的程度愈厲害,裹到腳掌折成兩段,前段的腳掌與腳跟緊靠著,中間一道深縫有時深達四五公分,小趾夾在深縫里,腳背因為腳掌彎折的關(guān)系,向上膨起成高坡狀,有些纏不好的腳背膨起如球。裹彎了以后腳的長度就明顯的縮短,標(biāo)準(zhǔn)的小腳要求的是三寸長,也就是10厘米左右,裹彎的過程靠的是在纏的時候把腳跟往前推,把腳背往下壓,前后施力束緊,大拇趾經(jīng)此一束,立刻向下低垂,腳心慢慢現(xiàn)出凹形,再用勁去纏,弓彎愈甚,大約半年左右腳就可以纏成弓形。一般而言,纏足裹彎的時候痛苦情況稍為緩和,但是在南方有些地方腳掌裹瘦并不十分下工夫,到了十幾歲才開始裹彎,裹的時候又要求特別短小,這時候痛苦就非常厲害,甚至痛得在床上翻滾。如腳裹瘦不夠工夫,就直接把腳裹彎,往往裹好以后腳會變成向內(nèi)鉤援內(nèi)彎,像香蕉一樣的腳形十分難看。腳由平直拗成拱橋狀,再成馬蹄狀,直到腳尖腳跟緊靠在一起,腳弓縮得無可再縮的時候,才算是裹成一雙標(biāo)準(zhǔn)的小腳。
纏腳纏裹的過程,簡單地說就是裹尖的時候?qū)⑼鈧?cè)四個腳趾蜷握,并將腳掌上的外側(cè)縱弓部分拗屈。裹瘦的時候腳橫弓向下拗屈,并進一步對外側(cè)縱弓拗屈。裹彎的時候才將腳的內(nèi)側(cè)縱弓拗屈,并進一步將外側(cè)縱弓拗得更徹底。腳裹好以后,腳掌上用于緩沖沖撞力量的腳弓消失了,走路時得用膝關(guān)節(jié)和踝關(guān)節(jié)做緩沖。因為腳掌裹瘦到僅剩大拇趾,走路時腳掌向前推的力量很小,多以腳跟著地,運用大腿的力量運步,小腿肌肉萎縮不發(fā)達,所以纏腳了以后小腿也跟著變細,大腿則反而增粗,也有人走路時用大拇趾球和腳跟一起著力的,這樣走路就變成外八字走路,也是小腳常見的走路形態(tài)。
三、特殊裹法
纏足的過程,主要是把關(guān)節(jié)扭屈,并把腳上的橫弓和縱弓扭到最大的限度,所以標(biāo)準(zhǔn)的裹腳方法都是用布條纏裹扭曲,把關(guān)節(jié)屈到極限,扭傷、脫臼幾乎是必然發(fā)生的,等關(guān)節(jié)扭過去腳自然蜷曲弓小,這是正常的裹腳方法,但是在有些情況幼女裹腳起步較晚,或是不了解纏腳的正確方法,或是有些要求裹出特別纖小的情況,這時候除了用裹布纏裹以外,也有很多是借助其他方法的。
夾竹片:
這是北方比較常用的方法,北方纏足較重纖瘦,因此,在裹瘦以后,腳趾全部蜷折到腳底,腳掌內(nèi)外緣雖纖瘦卻有幾處關(guān)節(jié)旁凸的位置,如要裹得更瘦,就用兩片竹片,夾在腳掌左右用裹布緊纏,纏得時候生硬的竹片緊貼靠在腳骨關(guān)節(jié)上,痛苦可知,往往在關(guān)節(jié)凸起的部位,由于磨擦的關(guān)系會導(dǎo)致潰爛化膿。雖然如此,北方尤其山西省仍有很多人用竹片夾入行纏,目的除了把腳裹得特別纖瘦以外,還可以把大拇趾裹得尖細,腳跟也能一并裹得瘦窄,整只腳裹出來又窄又直,纖如柳葉,細瘦可憐。所以雖然裹的時候少女往往痛澈心脾,晝夜哭泣,但是為了一雙瘦削正直、傲視眾人的小腳,還是吞下淚水忍痛力纏。與夾竹片相似的裹法,有人用大約三公分寬的竹片,用布包著墊在腳跟兩側(cè)和后面,幫忙把腳跟束小,也有人用銅板或一片凹形木片壓在腳的內(nèi)外踝纏裹,還有人怕腳裹彎的時候,腳面凸出太厲害形成鵝頭,就用一個銅錢壓在腳面上纏裹,這些方法都是硬生生地把腳用堅硬的東西束上去,來改造不夠滿意的小腳腳形,姑不論效果如何,僅少女在纏束過程所經(jīng)歷的那種刻骨銘心之痛,對現(xiàn)代人來說,可真是極不文明和不人道的做法。石板壓迫:
舊時代家中有很多器具是用石頭制的,石磨或洗衣服的砧板,是婦女最容易拿到的重物,于是腳纏得不稱心如意時,就有人拿石板去壓腳,石板壓腳最常用于腳向內(nèi)歪、內(nèi)拐的情況,正常裹腳裹彎的時候是直接往下彎曲,但外縱弓還沒裹彎,也就是還沒裹瘦的情況下就進行裹彎,大拇趾會向內(nèi)側(cè)拗曲,這時候整只腳就像鐮刀形內(nèi)彎,改正的方法就是脫下弓鞋盤坐著讓腳心相對,雙腳置于硬木板上,用重石板放上去壓,剛壓上去,歪屈的腳掌受壓迫,當(dāng)然十分痛苦,壓過一個小時以后兩腳從膝蓋以下就麻痹了,有時怕石板的重量不夠還要用手按在石板上增加重量,讓內(nèi)拐的腳掌矯正回來,通常連續(xù)每天這樣壓上一兩個月,才能顯出效果,腳經(jīng)過這樣壓迫以后,除了內(nèi)彎的情況改善,腳掌變得較纖瘦,腳趾蜷彎的程度也較理想,同時腳變得兩側(cè)平直周正。
石板壓迫以后雙腿麻木,有人以為麻木是因血液循環(huán)不良,怕因腳的血液循環(huán)不良導(dǎo)致雙腳壞死,所以壓麻木了以后多會要求少女起來行走或是做灑掃的工作,可是雙腳麻木如何行走,有時還得用兩個人扶著到處走動活動血液循環(huán)。壓石板一般是坐著施壓,也有人睡覺時躺著施壓,腳上穿睡鞋,放在木板上,再壓石板,壓石板的目的是為了改善歪拐的腳形,也有人只是為了把腳裹瘦而用石板來壓迫。
裹入碎瓷:
這是用破舊的杯瓶碗盤等瓷器,敲碎成尖銳顆粒,纏腳的時候墊在腳掌上,通常是墊在反折的趾背底下和腳掌心底下,用裹腳布纏上去,再逼著女孩走路,讓尖銳的瓷片刺進腳趾和腳掌里把腳割破,腳割破了以后血滲出來和裹布緊緊粘著,重裹時,裹腳布往往解不下來,需浸著洗腳水用力撕,常常血塊連著皮撕開,雖小心地把碎瓷片取出來,難免會再滲血,雙腳的傷口浸在熱水里,幾次以后馬上發(fā)炎腫爛,裹腳布粘得更緊,撕開裹布時連著皮肉一起撕下來,膿血淋漓。這樣裹法確實血腥殘忍,不可思議,鋒利的瓷片刺在腳上,還要逼著四處走動,碎瓷刺得更深。腳趾是神經(jīng)最敏感的部位,趾背上又沒什么軟組織,皮膚下摸著就是骨頭,硬生生墊著尖銳的瓷片走路,真的像是在接受什么酷刑,裹腳的風(fēng)俗已經(jīng)是夠殘忍夠殘酷了,但是竟然有人還衍生出這樣的纏足手法出來,這種纏法不是一地一人一時的特例,就筆者所知,在纏足風(fēng)氣較盛的山西、臺灣、河南、甘肅、河北等地都曾有這種裹法,目的是讓腳趾腳掌上的筋肉發(fā)炎,腫爛以后再進一步纏裹用碎瓷割刺,原來紅腫的組織潰爛化成膿血流掉,腳不但特別纖瘦而且關(guān)節(jié)韌帶也變得很容易扭折、裹彎,所以有“腳一發(fā)味,如果成熟,必易速小”的說法,腳潰爛化膿的時候臭味很重,很難聞的腐爛壞死的味道令人不敢接近,這就是所謂的發(fā)味。
除了把瓷片墊在腳掌底下纏裹,也有人拿大片的破瓷片往腳上割的,把腳上的皮膚肌肉割破,促其早點化膿潰爛脫落。也有人把碎瓷敲得更碎成瓷渣,先將裹腳布浸濕了,然后再敷上一層瓷渣在上面,用這樣一條滿布瓷層的裹腳布來纏裹。裹腳時腳上經(jīng)常會長雞眼,根據(jù)經(jīng)驗,一長雞眼,趁著雞眼還小就要趕快用大針挑掉,有的母親幫女兒把腳上的雞眼挑掉后,還故意用針在腳上到處亂刺,刺到千目萬孔,這個做法與用碎瓷片裹的目的相同,都是故意要讓腳受傷化膿潰爛掉,一雙腳才容易裹小。碎瓷夾入纏裹確實讓人難以置信,纏裹的殘忍痛苦可想而知,一般為人母者很難狠的下心這樣下手,所以我搜集到的幾個例子都是養(yǎng)女、繼母或婆婆、童養(yǎng)媳的關(guān)系下發(fā)生的,當(dāng)然也有年紀(jì)較長的少女怨恨一雙腳裹不小,矢志發(fā)憤,用這種方法把自己的腳裹小的。
棒錘:
在纏足時,少女怕痛常會偷解纏腳布,或是哭叫閃躲不肯纏裹,為人母者屢勸不聽,往往拿起鞭子藤條氣得到處亂抽,有的時候氣極了,故意抽打其雙腳,這是為了逼使少女裹腳的處罰,而所用的多只是細長的木條。但是舊日纏足的時候竟然有人用寸許粗的木棍朝著腳趾用力捶打,打到讓腳趾骨折脫臼,容易拗折裹瘦,用的木棍有洗衣服、漿衣服時捶布的棒錘,也有用搟面杖。把腳先裹緊了,再用棒錘狠敲,敲到腳趾脫臼骨折,這樣腳不但容易裹瘦裹小,一雙腳也特別軟綿,柔若無骨,這樣的例子是妓院鴇母飾雛用的手段,也有繼母這樣對待女兒的,可以說比酷刑還要慘毒,少女裹腳時腳趾拗折已經(jīng)夠痛苦了,還要再用棒錘朝著腳趾猛捶、猛打,像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接受酷刑一般。
竹片、石板、碎瓷、棒錘的裹法,并不是一般裹腳時所使用的方法,可以說是一種特例,但是確實也太特殊了,這是在纏足的風(fēng)俗下衍生出來的,有些做法令人難以置信,但每種方法都能找出好幾個背景不同的記載,也都能講出幾分道理,令人不得不信。除了這些特殊裹法外還有更荒誕不經(jīng)的殘酷做法,縱觀這些纏足手法,令人不免懷疑裹腳與虐待間的分別在哪里。
四、金蓮的保養(yǎng)
南方地?zé)岢睗,北方天冷干燥,所以南方人要?jīng)常洗腳,北方人可以好幾天才洗一次,通常南方婦女大約一至三天就得洗一次腳,而北方婦女則七到十天才洗一次,一般人洗腳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是對纏足婦女來說洗腳卻是生活中一件頗重要而費時的事,纏足婦女一雙腳裹好以后,最怕讓人看到腳,所以洗腳的時候,一定是躲在房間里,緊閉房門生恐別人意外闖入。燒一盆熱水,準(zhǔn)備好洗腳用的輕石、干布、小剪刀、礬粉、裹布、香粉,然后坐在小椅子上把腳上的腿帶、飾褲、弓鞋、布襪,一層一層的解掉,解開裹腳布的時候,因為血液隨著裹布解開會沖進腳掌,麻痛異常,所以須要慢慢解開,尤其到了最后一層往往因為汗水和著,裹腳布緊粘在腳掌的皮膚上,撕開來異常難受,所以最后一層要解得更慢,如果在積極裹小的階段,為了怕解開裹布浸洗會把腳放松變大了,也有人和著裹布浸洗的。洗腳水要愈熱愈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足部柔軟,有的在水里加上香花、香料,腳先浸熱了,才用手擦揉,久裹的腳,腳上都帶著一種特殊的黏性,用手慢慢地把那層黏黏的洗掉,扳開畸形的足趾一折一縫清洗,陷折的腳心和藏在腳心里的小趾是最難洗的部位,再以輕石磨去腳趾上的硬皮,關(guān)節(jié)磨擦的位置容易長雞眼,要用長針挑去或用小剪刀修掉,腳趾蜷在腳心里,趾端往往陷在腳掌皺折里,趾甲一長出來就會刺到肉里,所以得把拗折畸形的腳趾一只只扳出來,把腳趾修得極短再放同陷窩里,大拇趾為了裹得尖生動人,兩側(cè)承受極大壓力,很容易被趾甲刺破造成甲溝炎,所以大拇趾趾甲尤其得好好剪短,尤其兩個角邊得修得圓短,這才用干布擦拭,有的人在裹之前還以雙手用力按著金蓮,朝理想小腳的方向忍痛按幾次,在腳上灑上白礬粉,尤其在趾縫里灑多一點,可以除去濕氣,腳不容易爛,也有人在腳上撲上香粉增加小腳香味,這才換一條洗凈的裹布纏起來,纏的時候每一層都得截了再截,截到極緊,這樣裹起來腳才不會愈洗愈大,有的時候剛洗好不容易纏緊,得把腳抬高幾個小時,再把裹腳布解開幾層來重新束緊,腳裹好了才著襪穿鞋,因為小腳的妝飾都是合著尺寸自己做出來的,穿在腳上極為緊密貼身,所以著襪著鞋也都極為費時,往往一次洗腳下來得花上一兩個小時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