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文化
溫州鞋史
2007-04-18 14:58:12 中國鞋網 m.xibolg.cn 【來源:中國鞋網】打印本頁 關閉
明永樂《樂清縣志》卷三 "貢賦載":"歲辦軟皮五白張,雜色毛皮一白七十張"。按:永樂為明成祖朱年號(1403一1424),這部縣志原藏寧波天一閣,無名氏作,為樂清現存最早一部縣志。此條記錄,可見溫州五百年前產的皮革早已著名于世,因此有貢賦。
嘉靖《溫州府志》卷三 "貢賦"載:"雜色毛皮一百七十張,九節(jié)貍、野貓香貍等皮二十五張,山羊皮九十有三張,軟皮一千張,硝白軟皮五百張 (每五年折造胖襖褲鞋共五百八十五副,共計銀八百七十七兩五錢,永嘉三百一十三兩餞一分厘六毫六忽七微四塵,…)按:嘉靖為明世忠厚年號(1522—1566)。這部府志原藏寧波天一閣。為張總 (嘉靖帝賜名孚敬字茂恭。人稱張閣老)纂輯。
此條記錄,可證溫州布明嘉靖年能制高統(tǒng)皮靴,貢獻皇室。皮革種類較多。
萬歷《溫州府志》卷五 "食貨"載:歲派折造胖襖褲近縣共銀一百五十二兩。永嘉縣羅派折造胖襖褲鞋銀五十四兩三錢七分五厘七毫。按:萬歷為明??宗朱??鈞年號 (1573—1620)。這部府志現存溫州市圖書館,為海內孤本(北京圖書館藏的殘缺,又一部藏日本)。這部府志為永強人王光蘊纂。
民國二十年 (1931)《永嘉縣經征務業(yè)商號稅款征信錄》載:永嘉縣"硝皮業(yè)近三十家,鞋業(yè)七十家"。
從以上各書材料可以說明:
1、溫州皮革質量、品種在明永樂年代已聞名全國,至今有五百余年的歷史。
2、胖襖褲鞋 (方志載是折造的,即以折價),可見溫州制皮鞋城嘉靖年問已聞名全國,至今已有四百
年的歷史。
3、胖襖褲鞋,未見其狀,依推理為長統(tǒng)皮靴,其上段與厚的襖褲相連,所以有此稱?梢娊袢掌ば遣皝砥,而式樣是從西方傳達室來,逐漸改進而打入國際市場。
4、民國一條,可見解入前溫州鞋業(yè)的一斑。溫州革業(yè)再度興起
據有關史料記載,18世紀90年代,溫州皮革此再度興起,全縣有制革廠并且普達等13家,其原料系取自本地牛皮硝制而成。資本28,800元,職工128人。至1932年,全縣制革廠增至26家,資本46,100元,各廠出品價值總額達32萬元。其中以晉新、普達、精華三廠,使用引擎馬達,代替人力摩皮工作,產品質量較好,蜚聲全國。各廠制成之革,以紅皮最多,紋皮次之,綠皮與白皮略少。當時皮制業(yè)分為皮件店和皮鞋店。皮件店制造皮箱、皮件。共有34家,資本24,300元。皮鞋店約百余家,以制造成男女皮鞋為主,有時兼制此夾文書包等件。他們主要開設在府前街、打鑼橋、北大街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