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3 11:43:54 中國鞋網 m.xibolg.cn 【來源:中國鞋文化網】打印本頁 關閉
【中國鞋網】老鼠嫁女的故事各地都有,有關的風俗、畫圖、剪紙藝術等,也很流行。在珠三角地區(qū),老人們說:“大年三十夜,老鼠嫁女時!睂脮r人們會在屋角墻根點上燈火,給鼠輩們照路;客家地區(qū)則把時間移到了正月初三,那天晚上不點燈,讓以偷食為生的老鼠摔死,那天也正是客家民俗中的“窮鬼日”,是日放火燒柴房雜物,是滅跡還是驅鼠,眾口不一;還有把日子移到正月初十的,說那是閻王爺斷定的日子,山西定襄一帶的民眾說,每年只有那么一天,老鼠可以自由行動,其余的日子,貓可以“見一個抓一個,抓一個吃一個”,所以他們統(tǒng)一在那天舉行婚禮,河北漳河一帶還把那天定為“老鼠節(jié)”;更有把日子推后到正月十七日的,說那天月黑天高,正是鼠輩行動的好時機。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據此,想象豐富的作家、藝術家們創(chuàng)作了不少作品,早已引起學界的關注,清代文人梁玉繩、玉衍梅都寫過《鼠嫁詞》,周作人對此還作過專門研究,寫了一篇《書房一角•記嫁女詞》。對這種事象作了詳細的評述。
梁玉繩的《鼠嫁詞》有幾句特別引人關注:“偷米盜肉充嫁資,穴中轟轟不得暇。合好定知時在子,以履為車鼠子迎!泵鞔_提及“以履為車”的事;王衍梅的《鼠嫁詞》中也有一句“香車飛駕雕梁邊”,能飛駕雕梁邊的“香車”,肯定不是人間社會的花轎,而是小巧玲瓏的花鞋了。為何老鼠嫁女要以鞋作轎呢?這一童話般的想象是如何闖入藝術家的情懷的呢?我們可先從文化史的角度來考察。古代科技不發(fā)達,鼠害嚴重,使人們產生敬畏的心理,因而忌之;由“忌”而“祀”,那是一種撫慰行為,進而捕殺,先禮后兵,表現人類的忍讓與寬容,也是生產力發(fā)展,科技進步的表現,于是畫面上出現了一只捕鼠的貓。佛山民間故事中還有一則《老鼠嫁女的傳說》,許多地方都有類似的版畫。鐘敬文先生說:“這是人類與動物關系變遷思想史的一種體現! 這些問題不少文章中都已作了論述。
現在回到我們的本題上:老鼠嫁女何以鞋當轎?可以肯定地說,那是民間祀鼠民俗“老鼠嫁女”的延伸。古代婚嫁,新娘子要坐轎,于是關于這一題材的畫圖,大多模仿人類社會的樣子,讓鼠新娘也坐在一頂花轎里,鼠新郎騎在蛤蟆背上,眼睛盯著陪嫁的禮箱,一只碩大的貓在守候著他們,構思也算新奇諧趣,但鼠行人事畢竟不是鼠輩生活的寫照。相形之下,以鞋當轎一幅更為貼切,并蘊涵著更深層的文化意義。
首先從形體審美的角度來看,鞋履形似舟車,老鼠形體細小,以此當車作舟都較為得體,民間藝術造型中以此為題趣也很多,可見它符合民俗心理。民間還有句俗語,曰“老鼠進棺材”,形容事象配置大小不當,如小腳穿大鞋之類。上引王衍梅詞“香車飛駕雕梁邊”,可知其小巧玲瓏,非人類社會所用的八抬大轎,否則如何“飛駕雕梁邊”?!
其次,鞋與婚戀題材聯系密切。一雙繡花鞋,水晶鞋與玫瑰花,紅舞鞋等,寫的都是戀愛故事,中華靴文化在婚嫁禮俗中表現猶為突出,如實生活中婦女思念丈夫,姑娘寄意情郎,也多以納鞋底、繡鞋墊、送鞋等方式表達,還可以顯露女方的手藝和思春的情懷。在婚嫁彩禮中也必具絳絲鞋、絲麻鞋、換腳鞋、禁步鞋之類(因“鞋”與“偕”、“諧”同音),古代還備銅鏡一面,以“銅鞋”,寓意“同偕到老”、“和諧美滿”。據馬縞《中華古今注》載:東晉時,凡娶婦之家先下絲麻鞋一兩,取和諧之意。 直至今日,江南一帶農村嫁女時,仍為新婚夫婦各做一雙鞋,并把女鞋放在男鞋中,謂之“乾坤鞋”,據說此俗起于唐。 也有在新婚之夕,夫婦互贈新鞋以示“同偕”的。以上鞋與婚戀的關系,正是鼠婚以鞋當轎思緒根源。
再次,還可從鞋與婚戀、巫術的關系上作些考察。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鳳陽人士》中記述了這么一個故事:一麗人為鳳陽人士度曲,文曰:“望穿秋水,不見還家,潸潸淚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著紅鞋兒占鬼卦!贝酥小罢脊碡浴焙我玻壳迦藚握克甲⒃唬骸胺蛲獬,以所著履卜之,仰則歸,俯則否,名曰占鬼卦!边@種事象,明清筆記小說和俗曲中常有描述,可見其作為一巫術已經相當流行,也為鞋作鼠轎找到一點民俗心理依據,婦女思春,以鞋作卜,據說那鞋中真的留有親人遠足的信息。
最后從鼠的俗行方面考察。鼠是以偷竊著稱的,老鼠偷油、老鼠偷瓜,乃至最近的流行曲《老鼠愛大米》,也是鼠竊行為的翻版。而鼠輩的生活環(huán)境,大多在墻角、床底,那正是人們放置鞋子的地方,現實生活中又有老鼠把放置床底的鞋竊至墻角、乃致拖入洞內做窩的經驗,這些行徑,很容易引發(fā)人們關于“老鼠嫁女竊鞋作轎”的聯想。經過民眾長年累月的藝術加工,成為上述作品,那就很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