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之道》1
為什么自我定位重要呢?最簡單的道理就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終點是什么,如何知道該上哪一班車?每次我到那些神廟,總能看見不少年輕人在磕頭許愿,聽到他們喃喃禱告:菩薩保佑我得到財富,得到權力,得到幸福,得到好愛人……我總是要想:什么是財富?什么是權力?什么才叫幸福?什么樣的人稱得上好愛人?等等。就算是真有神仙,如果你不能明確地說出自己想要什么,神仙也不知道該給你什么啊。
為什么自我定位重要呢?因為你不為自己定位,并不代表你就沒有定位。只是這個定位權已經被自己拱手相讓。如果一個應聘者這樣對企業(yè)說:“我什么都能做,您就看著辦給個職位吧!彼噢k不會被錄用,因為企業(yè)不知道該如何給他定職位。同樣的道理,如果你不給自己定位,別人就會按其理解給你定位。為什么那么多人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那么多人覺得自己不被人理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到底明不明白自己喜歡的是什么?他有沒有主動去與人溝通,與上司溝通,主動讓自己被人理解?
魯迅先生有段話非常經典,大意就是中國人有三種,一種是坐穩(wěn)了奴才位子的,一種是做了奴才而位子還不穩(wěn)的,一種是想做奴才而不可得的。有一次我拿這個嘲諷某哥們,說他是第三種,恨不能天天扒著總經理的衣角讓他回頭看一眼就興奮半天,偏偏總經理鳥都不鳥他一眼。他反唇相譏:那你也不過是個坐穩(wěn)了位子的奴才。我哈哈大笑,說為什么?他回答一句話巨經典:打工的都是奴才!我正色相告:一個有理想有信念的人,自己為自己負責的人,就不是奴才。正由于你在心底里,對打工者的定位都是奴才,所以你才拼命想做一個好奴才,可惜你連做奴才都不知道怎么做,故而只能是魯迅先生所說的第三種人。在這個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時代,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價值觀和使命,沒有明確的自我定位和目標,不淪為奴才希望渺茫。
第一節(jié) 你不能永遠同時走兩根鋼絲
打工創(chuàng)業(yè)?
看過雜技走鋼絲的朋友都知道,雜技演員都是雙腳走一根鋼絲,沒有同時兩根鋼絲橫在半空,一腳走一根的。為什么?因為兩根鋼絲比一根更不容易保持平衡,摔下來是必然的。
可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卻同時在走兩根,甚至更多根鋼絲。比如身在職場心在創(chuàng)業(yè)就是最常見的一種。能夠同時走兩根鋼絲的人肯定是高手,但就算高手,最終他也只能選其中一條走。該斷不斷的結果,就是一條也走不成,在鋼絲上吊著等死。
A和B同一天入職一家跨國企業(yè),分別擔任不同分公司的經理。A在好幾家不同行業(yè),不同類型的公司工作過,所有與他共事過的人,對他的評價是聰明、有潛力、有創(chuàng)意,但是不夠成熟。他希望通過打工學習經驗,如果有可能的話,最終自己創(chuàng)業(yè)做老板,做出一番不凡的事業(yè)。B之前在兩個外企工作,平均每個企業(yè)工作四年。相比A,他顯得才智平凡,凡事中規(guī)中矩。對于未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具備獨立創(chuàng)業(yè)的素質和能力,認定職業(yè)經理人才是最合適的路,有著清晰地職業(yè)目標和規(guī)劃。
兩個人的職位相同,工作內容相同,工作業(yè)績也相差不大。但兩個人的表現方式卻大相徑庭。A本著學習經驗為創(chuàng)業(yè)做準備的心態(tài),僅僅關注工作的質量和個人的成長,對于大企業(yè)常有的一切規(guī)范和禮儀,都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他常想,反正將來我是要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這些俗套沒什么用。但有時他也覺得這家公司還不錯,長期做下去也可以。無所謂的態(tài)度和聰明、創(chuàng)意相結合,使他很快成為企業(yè)上下公認的“怪才”。B則每時每刻都注意言行,只要有同事在場,無論什么場合,說話都是開會討論總結發(fā)言的風格。雖然在A的眼里,B是一個有點虛偽的人,但他的成熟得體,也為公司上下所認同。
幾年過去了,B被提撥成區(qū)域經理,成為A的直接上司。A對這次提撥有點不滿,因為無論從工作的哪個角度,他認為自己做得都不比B差,甚至很多方面自己的能力和業(yè)績還更好。但長久以來,老板們好象只看見B的成績,對A的一切都視若不見。當然A很快就自我放松了,反正最終是要創(chuàng)業(yè)的,B是做個職業(yè)經理人的,各有所求,無所謂。但當A再認真思考時,才發(fā)覺自己離創(chuàng)業(yè)的目標依然很遠。因為他只是想創(chuàng)業(yè),卻沒有真正為創(chuàng)業(yè)做過多少準備。再看看現在這份工作各方面都不錯,創(chuàng)業(yè)的沖動似乎也不是那么強烈了。麥開始困惑了,以后的路,自己到底應該如何走下去……
我不知道抱著這種想法的人有多少,反正結論就是一個:如果你不趕快一心一意只走一根鋼絲,后果就是自找死路。企業(yè)為什么要提升B而不提升A,原因當然還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A自己的想法干擾了自己。打工不如意的時候,就想著自己還有一條后路去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業(yè)沒機會的時候想著自己還能旱澇保收地打工。抱著這種想法和心態(tài),就算打工的業(yè)績不錯,但細節(jié)和態(tài)度上必然有所表現,這種表現就足以讓A沒機會晉升。
這些年跳槽辭職的人多了,幾乎統(tǒng)一口徑就是去讀書。經常有朋友也這樣告訴我,問為什么?答曰現在工作不如意。再問那你想以后怎么辦?答曰讀完了再找個待遇好的工作,有機會就自己創(chuàng)業(yè)。每當聽到這種回答,我心里的念頭就是十之八九一個一事無成的人就此誕生。且不說創(chuàng)業(yè)這種事情說起來是人人都能成功,實則有它的特殊要求在里面。我實在不明白讀書與創(chuàng)業(yè)之間有什么必然關系?我也不明白所謂“待遇好”的工作與創(chuàng)業(yè)之間有什么必然關系?抱著先打工再創(chuàng)業(yè)的朋友一定要搞清楚,你最終想做什么樣的人?說到底,打工也沒打好,創(chuàng)業(yè)也沒創(chuàng)成的人,這個世界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
所以,是打工還是創(chuàng)業(yè),這種問題最好早點想明白,想明白了就不要再胡思亂想,老老實實去走自己那根鋼絲。
誰罩你?
香港黑幫電影中的常見場面之一:兩幫混混相遇,推搡叫罵之后必然相互探底:小子,哪個堂口的?如果后頭大哥硬,對方可能就扔下句臺面話讓步了,如果大哥不夠硬,那一場混戰(zhàn)難免,如果后頭根本沒大哥罩,嘿,那就等著被人打翻在地還要跪地求饒。
職場當然不至于此,大家都是文明人,進化了嘛。也正因為職場上都是文明人,所以幫派山頭地盤之類的東西更微妙更難把握,不少朋友都有莫名其妙倒霉甚至丟了工作的經歷。為什么?或許是犯忌還不知道吧。
在政黨政治的國家,凡是當選最高行政官者,幾乎都有政黨背景。沒有政黨后援,個人再大的能力,再高尚的人格,面對復雜的政治競爭也會一敗涂地。但是不是加入黨派越多,從政勝算越大呢?顯然不是。在這里,政治人物同樣有一個選擇他的那根鋼絲的問題。政壇上,一個在兩個對立黨派之間換來換去的人,政治壽命最短。
職場中也有政治,也一樣會有派別,更多的情況是,沒有明顯的派別,甚至沒有明顯的小圈子,有的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氛圍,甚至只是傳聞。從小到大,我們所受的教育的都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正直的人,勤勞的人,與人為善的人,服從組織安排的人,善于與人合作的人。許多人一聽到“職場政治”,就會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其實平心而論,世上又有幾個人愿意或者喜歡不停地搞斗爭呢?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政治,這是一個基本事實。
因此,身在職場,除了搞明白你的工作職責和內容,還必須搞明白企業(yè)里有幾棵大樹,常言道大樹底下好乘涼,但是你不可能同時在幾棵大樹底下乘涼,如果他們之間有利益沖突或者關系不和。如同你不可能永遠腳踏兩條鋼絲,你必須選擇一棵大樹。
大家都知道自古流傳的“人生四大喜事”,可能沒多少人知道自古還流傳著“人生四大悲事”。其中有一句就是“少無良師”,年輕的時候沒有良師指導。黑幫里的良師是什么?就是罩小弟的老大,職場上的良師是什么?就是你的大樹。
有大樹的好處,第一就是免于淪為犧牲品。大凡權力斗爭,第一個倒霉的就是沒背景的,并不是他得罪了誰,而是這樣的人符合替罪羊的首要條件,犧牲他一個,緊張局勢會有所緩和,且不會給雙方帶來任何后患。說句題外話,有次我跟幾個權力部門的小頭目吃飯,席上一頭目說:某處有一個違法企業(yè)。另一頭目立馬問:有背景有沒有?答應該沒有。另一頭目樂:那就弄!當時我的反應就是簡直就是香港電影嘛,幾個實力派大哥分地盤,最先倒霉的就是沒后臺不在席上坐的那位老大。
有大樹的好處,第二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現在世面上名人自傳數不勝數,翻一翻,好象每位名人都是天賦異秉,文成武德,憑著什么能力呀,勤奮呀,一步步或者坐火箭一樣從小職員升到大總裁。當然,我不否認這些人能力是很強的,業(yè)務是出色的。但他們真的都是靠個人奮斗?特別是坊間流傳一些什么前臺接待做到總監(jiān)呀,勤雜工做到總經理呀,技術員做到老總呀,成功人士當然在自傳里要特別強調個人奮斗得來一切,也是鼓勵后進么。但實際情況呢?
大家去翻翻去年巨流行的號稱世界第一CEO的那位洋同志的自傳,你去看看他的第一個老板,第二個老板后來做到什么職位?上頭沒人罩著,在那個高手如林,號稱CEO搖籃的公司,他能升得這么快,能坐上頭把交椅?想進步,有人帶,這就是現實。
再看N年前火爆一時的某IT女強人的自傳,呵,初看真是傳奇人生,當年我還是毛頭小伙的時候,把她簡直當神仙看,一個低學歷小職員,硬是憑本事做到業(yè)界最牛公司的中國總經理,她那自傳里,滿篇就是兩個字:NB?扇缃袼鞘裁礃幼?幾年前當我重溫她的自傳第三遍時,我已經知道她現在的下場了。為什么?說白了,她是個職場政治藝術的低能兒,她的發(fā)跡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特殊產物,根本就沒有普遍意義。當她離開呆了十多年的公司,拿著老三篇打世界時,不管是以什么高尚的理想作外套,結局都已經注定了。
俗話說:進門先問主人是誰。不少打工的朋友進門半天了,東拍肩膀西打招呼的,自以為氣氛很好,其樂也融融,結果主人家是誰都沒搞明白。自己是個小人物也就算了,反正斗爭一時半會也斗爭不到你頭上。但千萬不要自得,咳,什么職場政治,我處理得好得很,走鋼絲么,平衡而已。要我說,那是你級別不夠,大哥們分地盤幾時會問一個小弟的意見。象上面提到那位女同志,逆風飛揚,呵,順著風飛不是更省力更快么?這名字就透著不吉利。
一個人能在職場走多高,走多快,決定因素有很多,但無論如何,有一棵大樹提攜你,有一個團隊支持你,遠遠好過赤手空拳打天下。
有大樹的好處,第三就是少走彎路快速成長,F實生活中,名校畢業(yè)生有著先天的優(yōu)勢,有些企業(yè)甚至對不對學校的畢業(yè)生提供不同的入職起薪。不少非名校畢業(yè)生不服氣,認為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并不比名校生差,而且的確有不少非名校生通過種種努力,在人生的發(fā)展上優(yōu)于名校生。但社會普遍觀念中,名校的地位不可動搖,能考入名校,本身就意味著非同常人。很多人抱怨社會認知有偏見,唯文憑論,唯學歷論,但這種所謂偏見確有它的基礎,名校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非普通高校可比。同樣的學生,在不同的學校,的確很有可能變成不同的人。中國人自古就相信:名師出高徒,強將手下無弱兵。在普遍意義上,是非常有道理的。就好比這些年MBA熱潮洶涌,一個哈佛商學院的牌子,就足以使人“鯉魚跳龍門”,社會信賴甚至崇拜哈佛,從它那里出來的學生,就自然受到追捧。
無論我們是不是名校生,走上社會,進入職場以后,文憑的作用會逐漸淡化。工作履歷,工作實績,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不少年輕人經常面臨這樣的選擇:“有兩家公司都要我,一家是財富500強之一,但職位較低,工作內容好象也比較單一,一家是小企業(yè),給的職位聽起來還不錯,同時可以鍛煉自己的綜合能力,我該選哪家?”
我看到很多朋友從薪水、學習、發(fā)展空間等方面去綜合比較,當然是不錯的。但我要強調的,是你對自己的定位,如果你決心做一個職業(yè)經理人,那么,我勸你去財富500強的大企業(yè)。為什么?因為500強企業(yè)就好比社會中的名校。你的履歷表上是名企,還是不入流的小角色企業(yè),對于一個立志做職業(yè)經理人的朋友來說,效果是天差地別的。有位比較成功的私營企業(yè)家曾經跟我講起他妹妹的故事:他妹妹到澳大利亞留學時,經濟條件并不很好,當時澳洲的中國留學生很多,大多數人都希望一邊學習一邊打工減少經濟壓力,同時也豐富履歷,方便畢業(yè)后找工作。許多人到餐館打零工,還有些人發(fā)揮優(yōu)勢去教漢語等等,雖然辛苦,收入也還可以。他妹妹當時動心了,也向他說了這個意思。他回答:學生的第一要素就是把學業(yè)搞好,至于打工,如果你一定要打,那么請去那些跨國知名企業(yè)找機會,哪怕沒有薪水,你自己節(jié)約一點過日子好了。但一定不要去端盤子、做家教,不是說那些工作低賤,而是這些工作與你的未來根本沒有連續(xù)性和相關性。后來他妹妹找到一家法國企業(yè),做鐘點工,工作就是在商業(yè)旺季時幫忙拆信封,送信到各部門,薪水非常少。但這是一家知名企業(yè),業(yè)內龍頭。他又告訴妹妹,拆信封也要好好拆,勤快一些,同時多觀察多學習名企的工作風格和職業(yè)風范,盡可能去觀察各個部門,去發(fā)現你最喜歡哪個部門的工作。不久,他妹妹由于工作積極認真,不同于其他鐘點工,企業(yè)給她加薪,并改為類似于勞務工。此外,他妹妹還在另一家知名企業(yè)也做鐘點工,也很受欣賞。當畢業(yè)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同學忙著投簡歷、面試,他妹妹卻不慌不忙,因為兩家名企都已經給了OFFER,而且職位不錯,都是她比較滿意的。為什么?企業(yè)方說了,她在這里工作這么久,一直那么積極主動、職業(yè)素質很好,不僅工作出色,而且這么久了大家也有感情,就象老員工一樣,所以,我們將按老員工給起薪。后來他妹妹選擇了那家法國企業(yè),幾年后,以中國總代表的身價回到國內,開辦了中國辦事處。
在這個真實的故事中,這位女主角無疑是幸運,除了她自身素質相當好,更重要的,是她有一個好的“大樹”,就是她哥哥,是她哥哥的遠見讓她少走了許多彎路。同時,在她哥哥的指點下,她又找到了另外的“大樹”,就是知名企業(yè)。從一開始她就受到良好的職業(yè)風范和氛圍的熏陶,使今后的職業(yè)之路有了優(yōu)于同學們的起點。
身在職場,有一棵好的“大樹”,可以讓人一年時間學到別人幾年的東西,可以讓人成長得更快,而不僅僅是升職加薪的速度更快。許多人說:“我的老板或上司,根本就興趣培養(yǎng)我,甚至冷淡我,對我愛理不理,還有就是我的老板或上司很差很爛,從他們那里根本學不到什么!睂τ诘谝环N情況,我想你得先搞明白,如果你的上司或老板對你根本就沒興趣,他算你的“大樹”嗎?對于第二種情況,我想一方面可能你的上司或老板的確水平很差,但另一方面也極有可能是你的學習心態(tài)和為人處世的角度有問題。遇到愿意去栽培你,愿意花時間去教你的“大樹”當然好,但就算遇不到,也并不妨礙我們的學習,無論你的上司或老板在你眼中有多么差,也要明白,他們能做到這個位置,一定有其道理,從他們身上,一定可以有所學。
所以,職場要義之一,就是先看清誰才是真正的大哥,早點投靠早點得道。
第二節(jié) 樹立你的信念與目標,越早越好
人生在世,拿什么去判斷自己存在的理由,存在的價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對我而言,一個人的使命就是他存在的理由,使命的實現就是價值的體現。越是聰明,越是有上進心的人,越會在某一個時段遇到對整個人生的困惑與迷茫;蛟S有些人還有別的辦法可以解決,但在我眼中,認定只有找到上天賦予你存在的理由才是根本之道。我一直認為,每個人的存在都是其與上帝之間的契約,人生要有大的成就,就要自己把契約上寫的什么搞清楚。也許我們不必信教,但有信仰會讓人更堅強,人生更豐滿。人之不同于動物,因為人有信仰。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以終為始的人生
人的一生,左邊是痛苦,右邊是誘惑,能夠堅定地走完自己該走的路的人又有多少呢?不少朋友最大的痛苦就是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該干什么,不滿于現狀之余又不得不沉淪于現實。更郁悶的就是放眼一望,這個地球上所謂成功人士太多了,連隔壁大媽那個打小不成器的兒子現在倒買倒賣掙得都比我多。人比人真是氣死人。
一次某業(yè)務員跟我說:去年一個月只賺一千的時候,看著別人賺上萬,覺得很丟臉。但當時只是想著不干活就得挨餓,一門心思地為生意忙,當時那個苦啊,但是生存有壓力,也不覺得太苦。今年自己也賺上萬甚至更多了,心里卻比去年還慌,老想著這個月上萬了,下個月要是業(yè)務不行掉下去怎么辦,那個臉不丟大了。再看看別人,好象都比自己做得好,不知什么時候才能趕上他們。天天心里慌得很。
他問我怎么辦?如何才能保持業(yè)績并超過別人。我告訴他,你是如何從一千做到一萬的,重復去做就行了。但這并不能解決你心慌。因為當你一個月賺二萬甚至十萬的時候,你還是要心慌,你永遠都有業(yè)績下降的壓力,而比你強的人永遠都有啊,F在你眼中那些比你強的人,就站在你面前,但有一天你超過他們,更強的人還在后面,就算你再強,你能強過比爾蓋茨他老人家?
我問他:這輩子你想做什么樣的人?你死了希望別人怎么評價你?你想賺多少錢就足夠了?你想用多少時間賺到這些錢?花時間把這些想清楚,再倒推到現實,你每天該做多少工作?做到了你就可以安心休息。因為你不用再跟別人比了。只要你每天的工作做好做到,到時間你的目標就實現,有什么可心慌的?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是現在很流行的概念。我的看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核心要領是“以終為始”,也就是說,首先要明白你自己的終極目標,再去設計你的路,否則規(guī)劃只是空話,再過幾年又會覺得計劃沒有變化快了。而很多抱著創(chuàng)業(yè)想法,以學習心態(tài)去打工的人,往往會去讀MBA、學英語、努力進外企等等,這些當然沒有什么不好,但對于創(chuàng)業(yè)是必要條件嗎?而一些想做職業(yè)經理人甚至CEO的朋友,則站在這山望那山高,總發(fā)現有朋友有同學比自己職位高薪水高,于是永遠都不滿于現狀,只要有好一點的職位便想跳槽。但事實上,沒有規(guī)劃、與終極目標關聯度不高的跳槽和轉行,其實是走更多的彎路。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真正的難處是要搞清楚自己的優(yōu)勢在什么地方,天生我才到底有何用。這點搞不清楚,就只是從現狀出發(fā)來規(guī)劃,目標只是比現在過得強一些。但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終點何在,永遠也不會真正滿足。跟別人的狀況對比,很難獲得真正的滿足與自信。我主張一個人用自己的目標來衡量自己的成長與進步,那樣人生會更輕松更喜悅。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這個東西,是沒有人可以幫你規(guī)劃出來的,只有自己問自己:我喜歡什么?我想做什么?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我想得到什么?想得越清晰越具體越好。如果你想不明白,就經常去想。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當然,不僅是要經常去問自己的心,而且要經常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去考察自己。比如上學時你對什么課目最有興趣?什么課目學得最好?工作時做什么你最有干勁?工作中的哪一方面你最得心應手?生活中你有什么興趣愛好?這種愛好體現了你什么天賦或個性呢?不要忽視任何類似的細節(jié)。這些就是你的“天生之才”的自動表現。
人一定要按自己的天賦去設計自己的路。否則見賢就思齊,九成最后一事無成。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目的,不是要你變成另外一個人,而是變成最好的你自己。
比一輩子要賺多少錢更重要的,是要做什么樣的人。但凡是真正有大成就的人,不管他起始階段是什么原因,抱著什么目的,最終他都是有了一種信念,成為某種人,承擔某種使命。這種信念支撐他一路過關斬將,這種使命使他可以忍受一切利害得失。經常有人會問:有什么事是你不賺錢甚至倒花錢也愿意做的?這個問題的深層次意思,就是你想做什么的人?你認為上天賦予你什么樣的使命?這也是為什么那些世界知名企業(yè),都有他的企業(yè)哲學、企業(yè)使命,一些打工的朋友總認為那是資本家編出來哄人的,其實不是。
在人生,在職場,風云變換,起起伏伏中,所謂的良好心態(tài)從何而來?世面上流行成功學,門派五花八門,從神經學到催眠術,應有盡有。不少人花錢去聽課,對于中間很多人的表現,我總結的一句話是:聽的時候激動,回家的時候坐在車上晃動,躺到床上一動不動?傊,大部分人一個星期之后,熱鬧勁兒一過就還原。而只有一個有著成熟的價值觀,有著明確目標與信念的人,才可能保持一貫的良好心態(tài)。
我為什么要寫這些呢?只想讓大家明白一點,打工并不就等于是做奴才。投靠哪位大哥也不等于是賣身為奴。職場之道的精髓就在于,如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平衡,如何在混濁的泥水中長出潔白的荷花。
目標決定過程
有句名言“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歷來有不同的解釋甚至爭議。有一派意見是:不是每個士兵都能成為將軍,既然做士兵,就要先想著做好士兵的本份,至于做不做得到將軍,那得看能力和機遇等等。對于這種意見,我的回答:的確不是每個士兵都能成為將軍,但一個沒想過做將軍的士兵,除非機緣巧合,否則一定做不了將軍。
這種先做好本職工作,然后走一步看一步的人生態(tài)度。注定會走更多的彎路,浪費更多的時間。做好本職工作沒有錯,但沒有一個遠期的目標為導向,在工作和人生迷失的危險非常的大。這些年,我看到太多的朋友身陷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更沒有勇氣去追求什么。對于這樣的朋友,或許劈頭就講人生的終極信念與目標過于空洞。處于這種迷失狀態(tài)的朋友,最需要的就是勇氣和行動,正如幾年前我對一位朋友做的比喻。當時我說:人生就象一座黑暗的迷宮,迷宮中有許多的道路和房間,每個房門后都會有些珍寶,只有那些勇敢地在迷宮中行進的人們才能得到上天賜予的這些珍寶。我想做的,就是去打開一扇又一扇的門,一直不停的走下去。唯一能支撐我不停在黑暗的迷宮中走下去的,是我一定能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寶貝這個信念,這個信念就象是黑暗中的熒火為我照路。然而我還是要說,如果朋友你體會不到人生終極信念、使命、目標這樣的東西在你的內心,那只能說你還沒到這個階段,一個不斷在追求更好,一個不斷在超越自我的人,最終都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是誰?
“做正確的事,就會有正確的結果”這句話激勵了無數人以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去奮斗,這句話也的確有其道理。但我要強調,先認清“正確的結果”,再根據結果去設計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堅持“做正確的事”,才有會“正確的結果”。這絕非是“蛋生雞還是雞生蛋”式的無厘頭討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你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確的結果”,你又如何能判斷自己是否在做“正確的事”?
美國管理協(xié)會曾經統(tǒng)計,新成立的小企業(yè)中十分之九會在六年內倒閉,剩下的又只有十分之一會在第二個六年后發(fā)展成中大型企業(yè)。研究這些最終不僅能存活,而且能發(fā)展壯大的新興企業(yè),發(fā)現其中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成立這初,創(chuàng)業(yè)者即有明確的目標和定位。
A與B的故事
有兩個年輕人,是某名校MBA的同班同學。A在參加了幾十次面試后,他選擇到一家生產型企業(yè)做一個部門經理。因為它聽起來“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好機會”,另外這份工作的工資也是最高的。上任之后,A很快發(fā)現了部門和公司中存在的不少問題,于是他運用所學,很快進行了改組計劃。然而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順利,本來支持他的總經理,后來不得不干預,改組暫停。接下來,A發(fā)現部門和公司存在更嚴重的問題,于是他以高度的熱情、責任感和勇氣,再次發(fā)起改革。情況迅速惡化,他的部門人心渙散,其它部門也對他冷眼相向。勉強支撐一年后,A黯然離職另謀工作。
B呢,在讀MBA的第二年便開始準備工作,花了大量時間分析自己,根據自己的條件制定明確的職業(yè)目標,以權衡可能的最適合工作。畢業(yè)后,他選擇了一家與他的目標和價值觀相吻合并且他有一定經驗和力所能及的工作。開始工作前,他先花時間了解了部門狀況和下屬最大的需要,上任后便在總經理的支持下解決了部門部分需要,贏得群眾信任,同時大家看到總經理如此看重他,更是肅然起敬。頭幾個月,B與幾乎所有人和所有部門都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半年后,他針對部門存在的問題,開始小幅度改組。一次一次的小成功之后,不到一年,B的部門便成為公司的樣板。公司上下已經在議論,B很可能就要獲得更高的職務與權力。
人們很容易把A與B的不同結局,歸結為能力或運氣。其實,除了他們在建立工作所需的權力和影響力時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外,更重要的分別在他們求職時即已顯露,B有明確的自我分析、目標與定位,根據目標與定位來選擇最合適的企業(yè),而A則只是對所有的工作機會互相比較,選擇了一個看起來發(fā)展空間大薪水高的職位。由于目標不同,或者說,由于A的目標并不明確,他采取了危險的方式去推動工作,失敗或許有運氣的成份,但并不出人意外。而B,則根據自己的規(guī)劃,找到最適合的職位,一步一步看似慢實則快地走向終點。
諸葛亮的故事
孔明可謂集職業(yè)經理人各項素質和權謀為一身,是一個活學活用急用先學的代表型人物。當然,由于“諸葛一生唯謹慎”的評語,他顯得不那么瀟灑自如,但事實并非如此。
諸葛一門三兄弟,分事三主,都是杰出職業(yè)經理人,看來他三兄弟是早就規(guī)劃好了人生目標的。且看孔明同志的簡歷,未出山前,蟄伏于南陽,觀望天下大勢,待機而作。此時已有數棵大樹可供乘涼,如教師兼經紀人水鏡先生,當地名人岳父黃老先生等。諸葛一家本是山東外來人口,但通過大樹們的提攜,他們結識南陽當地各名門豪族,使之甘愿為諸葛一家建立人際關系網傳播名聲?酌魍瑢W四友,都是當地士族名門子弟,這些就是資源?酌飨壬娜松竽繕朔浅G宄,所以每每自比管仲、樂毅,他要做的,就是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之類,可謂少有大志。
然而現實是嚴峻的?酌鞑贿^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基本是自學成才,既然不是名校出身,學歷自然不高,以至后來曹操等不少同志一再強調“諸葛(乃)村夫”。論起工作經驗,估計也只有放牛除草的課外實踐和走一走祖國大好河山的社會實踐活動。學問肯定是有的,但也只會紙上談兵,學院派看不起,江湖派也看不起,所以他一唱自己的廣告歌《梁父吟》,大伙就煩心,“時人莫之信也”就是明證。
所以,事實就是這樣,一個年輕、無名、沒有學歷、沒有經驗的小伙子,在一個小鄉(xiāng)村里,抱著達則兼濟天下的理想等待屬于他的那天。
孔明一生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計劃非常周詳,而且切合實際需要。他會充分考慮各種可能情況,預先安排布置,當然缺點是裝神弄鬼自個兒神化自個,這也是職業(yè)經理人的一種手法,以后再談。在實際操作時,他深通“鴨子浮水腳在水下劃”的功夫,一貫好暇以整,還特意買了把鵝毛扇作為道具。現在,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把自己推銷出去,而且工作的起薪不能低了,待遇不能低了,職位更不能低了。不僅如此,這份工作得有發(fā)展前途,什么前途?就是既能讓自己實現兼濟天下的理想,也能充分施展個人才華,讓自己在史籍記載上比得過管仲、樂毅。
在那個亂世,所謂工作和前途,都寄托在找到一個合適的老板身上?酌魃钪@點,所以他寧可不出山,出山就一定要中大獎。剛開始諸候并起,孔明同學年紀還小,學問可能是有的,但政治藝術還領悟不深,估計也看不清一哄而起的大大小小的老板中哪個才是他的真命天子。想象一下在80年代初去應聘,你知道海爾能做到今天這樣?同時,亂世出人才,一大批比他名氣大、資歷深、根子硬的職業(yè)經理人已經占據了主要舞臺。比如曹操手下的二荀、郭嘉、程昱…..,袁紹手下的審配、郭圖…..,連西涼軍團都有賈詡這樣的高人指導?傊笮≈T候底下都有這么一批謀士,自己跑去毛遂自薦,從基層職員做起,孔明實在沒有那個好耐性。
終于等到曹操掃平北方大舉南下的時候,國際局勢明朗化,孔明心中理想的老板也浮出水面。曹操氣吐宇宙,超拔群雄,做他的部下基本只有高山仰止的份兒,連司馬懿這樣的強人在曹哥活著時也只能做個書記員,哪還談得上借老板的舞臺表演,管仲樂毅輔佐的可不是這樣的主兒。況且曹操底下山頭太多,各位大爺沒一個是省油的燈,孔明去了有能力也得熬年資,后來他弟弟是去了,那個苦喲,他兩位大哥在西蜀東吳笑傲江湖的時候,這位三弟還不知道在魏國哪個衙門掛職鍛煉呢。
對孔明來說,孫權也不是理想的老板,孫家一門三世治理江東,當地豪族歸心,人才濟濟,流派眾多,一個山東流竄到中原的毛小伙兒,在門閥觀念極重的漢末基本也只有過著熬年頭看天氣的日子。他大哥諸葛謹早就去了,成名立萬兒的時候可基本沒有,熬到第二代才出人頭地把持朝政,這就是事實。況且,孫權本人年輕雖小,天賦極高,特別善于搞政治,看起來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但舉孫權一世,江東政治最平靜,沒有什么地方反叛大臣逼宮,政治平衡藝術精妙之極,孔明去了,就算孫三世看得起他,也不可能象后來劉大叔那樣“如魚得水”視為干兒。江東歷代都督,哪個不是人中龍鳳,孫權也從來沒有說是離了他們開不成宴席。
至于剩下那幾位原漢朝地方大員現軍閥頭目,有腦子的人都知道沒搞頭。數來數去,只有劉備同志差強人意。劉備當時已經混在江湖龍在邊緣差不多二十年了,要嘛嘛沒有,一般人都看不上眼。但孔明分析了他的材料,覺得此人大有潛力。第一,劉備有理想有志氣,這是舉國皆知的事實,同時劉備的理想與孔明本人相當吻合;第二,劉備能夠顛沛流離二十年不改其志,這就是成大事者必需的素質;第三,劉備有舉國皆知的人氣和好口牌,皇帝喊他作叔叔,曹哥夸他是英雄,一幫兄弟幾十年無怨無悔跟他做紅軍,真可謂外有品牌內有實力。第四,最重要的就是,劉備一個流浪漢,雖然本事不差,但比起曹操、孫權這些個家族資源既好,先天能力又強的大哥還是有差距,而且妙在手下就沒個真正長腦袋的謀士,不會有人跟你競爭上崗。所以就算你出了餿主意,也沒個明白人能指得出你的錯。象孔明這樣年輕、沒經驗的小伙,做錯事的機會不可能沒有,既然沒有其他同事指證,老板也昏昏然不知所以,歷史當然就不會寫了。
目標既然確定,怎么做得有一番規(guī)劃,這個可是孔明的長項。秘密報告《隆中對》那是早就準備好了的,相當于企業(yè)招聘高級人才時會讓你寫一篇行業(yè)分析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之類的東東。估計孔明同學早先還寫過別的什么“對”,根據不同用人單位的不同需求寫么,作為應聘前的練筆。只是現在目標企業(yè)是劉備軍政集團,別的燒了也罷。
既然下定決心走進江湖,自我要求就不能低了,集團老總那是做不來的,副總或者總助之類總得占著吧,何況劉備小集團,連個上得臺面到江東搞“聯吳抗曹”的成功學講座的朋友都找不出來,二把手的位置非我諸葛莫屬吧?但一個小年輕,無名無望在深山,怎么跟劉皇叔搭上線呢?搭上線之后又如何讓老大極端器重極端信服,主動把位置給我呢?
象同學徐庶那種做法,孔明是不以為然的,跑到街上搞怪,引起老大注意,這種自我宣傳效果是不錯,但給人第一感覺就不好,哪象個職業(yè)經理人應該有的樣子。第一印象定位為游俠異人之類的,對以后的職場發(fā)展大大不利。況且孔明深知“俯而就之者易,跂而求之者難”的道理,自己帖上門去求老大給個職位,老大就算給了,一犯錯誤就開銷。老大硬拉你入伙,犯了錯誤老大首先就得為你扛著,不然不是老大英明的眼光不會識人么?一合計,孔明決心用“鴨子浮水”之術做一把高明的。
孔明的方法大家現在都熟悉,就是把廣告做足老不鋪貨,吊客戶的胃口,幸好劉備不是張飛這種粗人,不然孔明一番做作可就算是俏媚眼做給瞎子看了,當然這種事也不會發(fā)生,劉備何許人也早就在孔明及其應聘智囊團的算計之中。首先是水鏡先生一番強力推薦,把臥龍之名深印在劉備腦中,但是劉備雖心動卻未行動。故而有徐庶出馬再次考查劉備到底有無雄主之氣質,考查合格后回馬再薦孔明終于成功。等到劉備來訪,一早就有線報,孔明等人立即安排,劉大叔三人簡直就是鬼子進村,陷入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三人一路聽到的歌,看到的人,遇到的事,莫不與孔明有關,直把劉哥胃口越吊越高?酌饕桥,估計天下男人不為卿狂的沒幾個。男人追不到女人要罵,但女人主動投懷又要怕。孔明自高身價,便宜無好貨么,絕不讓劉皇叔輕易到手。但又不讓皇叔絕望到不再回來。所以每次劉大叔見不到正主,正失望之際,一準有人偶過攀談,又把大叔希望之火重新點燃,并更猛更旺。
當然事不過三,玩得就是心跳也不能跳到沒人肯再陪你玩。孔明第三次終于接見皇叔,只是還要以睡覺為名讓他等幾個鐘頭,也算是最后對老板誠意和心胸的考察吧。弄到這個地步,真不知是老板面試員工,還是員工在面試老板,三個字:高,真高!
至于那篇《隆中對》,千古以下說是奠定三國鼎立之基礎。其實也沒這么夸張,無論哪本史書,都只有這么一段話,不免讓人疑惑。要我是老板,我肯定會問:先生你說得很好,但我現在要人沒人,要槍沒槍,要錢沒錢,要糧沒糧,眼前難關怎么過?我怎么把別人的地盤弄過來?戰(zhàn)略上您說得很對很好,具體業(yè)務開拓您是否也指點一二?史書都沒寫,我估計是孔明也說不出來。他那時的水平,做個戰(zhàn)略企劃部長可以,做個銷售部長就不行了。好在劉備已經如獲至寶,心里也明白自己小團伙一個,提什么市場開拓問題不是故意難為人同時也現得自己沒有誠意嘛,也就不深究孔明的實踐經驗問題了。倒是關張二人頗有微詞,但老板搞定了,下面的同志有意見也白搭。
在整個應聘過程中,孔明表面上好象什么也沒做,但他得到了他要的一切,無為而無不為,還那么的自然得體,誰說孔明一生只知謹慎不夠瀟灑?誰說孔明以儒家行法家之事?其實孔明瀟灑得很,以后什么安居退五路,什么空城計,都是謀定而后動,深通黃老無為之術。
或許現在的社會,象孔明這樣應聘是不太可能了,真這樣進去了,別人也是一句,他有背景,水鏡先生罩的么。我想說的,是孔明有著非常明確的人生目標,從這個大目標出發(fā),他設計自己的每一步,做了種種周全的準備。就象一個好演員,先得知道自己到底要演什么,再去設計怎么演才象。想做職業(yè)經理人,你就得有自己的目標,沒有人生目標,也得有職業(yè)目標,千萬別走一步看一步,須知你不設計自己的路,別人就會按別人的想法來設計你的路。人生一世,不可失去主動權。“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曹操說得狠毒,我理解就是不要失先手,下棋一失先手就步步被動。所以孫權寧可毀家抗曹也決不肯投降,都在于人生的選擇權和主動權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至于職業(yè)目標,很多朋友一說就是豪氣蓋天,我要做老板,我要做總裁…..不是打擊人,你有諸葛亮那本事嗎?就算諸葛亮也只做二把手呢。明白自身條件,興趣特長,優(yōu)勢弱項,再定一個實際點的目標好些。否則,目標定錯了,錯的就不是一步兩步,而是滿盤皆輸。
企業(yè)不是讓你來學習的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成長,但企業(yè)并不是學校。
有些朋友總是很謙虛,一見到上司,特別是見到老板,就只說自己在努力學習,努力成長。卻不知這種話說過頭了反而有害。企業(yè)雇用員工,目的就是讓他來創(chuàng)造效益,就算員工學習,也應該是學習對創(chuàng)造更多企業(yè)效益有用的東西。有些朋友讀自考,上周末MBA什么的,自個上也就得了,別拿出來當做自己好學上進的光榮事跡到處宣傳。講多了,老板不一定心里就有意見,是不是我這廟子小留不住你這尊神啦?那我得考慮有人頂你的崗位了。
再著一個天天學習不倦的人,遇到心胸不那么開闊的上司,說不準就認為既然你把心思都用在讀書上了,工作一定不會用心。如果上級有了這個印象,那你注定就是疑人偷斧中那個被疑的鄰居了,做什么都象賊。我有一個朋友,天生好學,經常拿最近又在讀什么什么書到公司去講,工作業(yè)績也不錯,比許多同事還強一點,但老板總說他工作還不夠努力,可以做得更好。開始他以為是勉勵,是重視他,還很有些高興,久了不免疑惑,不知道哪里還要做得更好,哪里不夠努力。有一天老板再次聽到他講正在讀什么管理名著,深受啟發(fā)的時候,說了一句:你把公司的業(yè)務資料跟工作相結合可以多讀幾遍,收獲也會很大。他才恍然大悟,老板是覺得他那么好學,心思大半放在學習上,工作自然不夠努力了,如果他把學習的勁頭都放到工作上,豈不是會做得更好。這種老板邏輯,還真不能算錯,雖然實際情況未必如此。有些朋友考試并不是為了跳槽,結果證書拿到跟沒拿一樣,加薪提拔都落到不如你學歷高的人身上,甚至老板眼色還不如以前親切,郁悶之余大罵別人,恐怕禍根是自己平時埋下的。
比較合適的做法是什么呢?很簡單,就是站在企業(yè),站在老板的立場去思考問題。當上級不管是有意問你,還是路上遇見沒話找話打個過場,你都要匯報你做了哪些事,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什么效益。再點幾句正在努力學習什么對企業(yè)發(fā)展更有用的新東東。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向上級、老板表達最誠摯的感謝之情,感謝他們對你的支持和幫助,表達一下你的忠心。
再加一句,學習和成長是必須的,但別把自己弄成個不務正業(yè),空閑時間很多的反面典型。
一位朋友的來信
有一位朋友寫信給我,這樣描述自己:“我自認為有些思路,工作能力上也過得去,只是十年來抱定自己的原則,認定只要踏實作人、認真作事,就會得到領導的肯定,至于拉關系之類的事想都不想,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的向上動,心態(tài)倒也恬淡,只是這兩年直接領導實在太菜了,非常受氣,心里也很苦…… 如果改變自己的原則,改變自己的處世態(tài)度,又是我所不希望的啊,因為那不是我的長項,而且作起來也不一定快樂……”
我的答復:你認為踏實做人,認真做事,就會得到領導的肯定。而目前受氣很苦,實際就是因為你得不到領導肯定,對嗎?
如果說有什么問題,我想是出在你的這個“原則”上。你并非無欲無求,你求的是得到領導的尊重與認可。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你所使用的方法,就是踏實做人認真做事。但問題是你的方法(過程)與你的需求(目標)之間并無必然因果關系。如果你只說,你的原則就是“踏實做人認真做事而不求任何名利”,這才叫原則,即:原則不可以拿任何東西來交換的。或許有些企業(yè),只要認真做事做人就會得到認可,但目前你的領導并不欣賞你為人和做事的時候,你就感到“心里很苦”了,這就說明你的方法并不適合你的目標。
我看如果不想這樣下去,又不得不在這個領導和企業(yè)里繼續(xù),為了自己活得舒心一點,你只有“改變自己的原則”,有兩種改法,一是去掉“得到領導的認可”這個念頭,徹底無所求;一個就是為了你的目標,改變你的行為方式。我在前面已經說過,改變行為方式,并不等于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和原則。死守一種行為方式,不知變通應對的人,不能算是成熟的人。多想想諸葛亮,他那樣設計自己的路和行為方式,我們會批評他投機、奸詐、沒有道德嗎?
第三節(jié) 永遠站在主流之列
華為的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是大家熟悉的人物,這樣一位天王級人物,當然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這里我要說的,不是現在的任正非,而是早年的他。
大凡一個人物成功之后,大家都去看上帝,卻忘了耶穌還有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當某人已經成功到你都知道了(他正好住你家隔壁的除外),那你看到的東西基本上也學不到了。名人傳記最害人的地方,就是把成功之后的輝煌事跡一條不漏地大書特書,好象羅馬真是一天建成的。
任正非的父母都是鄉(xiāng)村教師?箲(zhàn)時期,任爸爸在某國民黨軍工廠做會計員,業(yè)余時間與幾個朋友開了一個書店賣革命書籍,又組織一個“七·七”讀書會。這段歷史,是任爸爸文革中受磨難最大的一件事情。身在國民黨的軍工廠,而又積極宣傳抗日,同意共產黨的觀點,而又沒有與共產黨地下組織聯系。你為什么?這就成了一部分人的疑點。在文革時期,如何解釋得清楚。任爸爸為此受盡折磨。
在《我的父親母親》這篇文章中,任正非說:父母雖然較早參加革命,但他們的非無產階級血統(tǒng),要融入無產階級的革命隊伍,取得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歷次政治運動中,他們都向黨交心,他們思想改造的困難程度要比別人大得多,所受的內心煎熬也非他人所能理解。他們把一生任何一個細節(jié)都寫得極其詳盡,希望組織審查?稍凇拔母铩睓M掃一切牛鬼蛇神的運動中,他還是被揪出來,最早被關進牛棚。
因為任爸爸受審的影響,哪一派也不批準任正非參加紅衛(wèi)兵。任正非入伍后,也是因為父親問題,一直沒有通過入黨申請,直到粉碎“四人幫”以后。
1976年10月,“四人幫”倒臺,任正非一下子成了獎勵“暴發(fā)戶”!拔母铩敝校瑹o論他如何努力,一切立功、受獎的機會均與他無緣。在他領導的集體中,戰(zhàn)士們立三等功、二等功、集體二等功,幾乎每年都大批涌出,而唯他這個領導者,從未受過嘉獎。粉碎“四人幫”以后,生活翻了個個兒,因為他兩次填補過國家空白,又有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合乎那時的時代需要,突然一下子“標兵、功臣……”,部隊與地方的獎勵排山倒海式地壓過來。
1978年3月任正非出席了全國科學大會。在兵種黨委的直接關懷下,部隊未等任爸爸平反,就直接去外調查清任爸爸的歷史,否定了一些不實之詞,并把他們的調查結論,寄給任爸爸所在的地方組織。任正非終于入了黨。后來又出席了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任爸爸也在粉碎“四人幫”后不久平反。由于那時百廢待興,黨組織需要盡快恢復一些重點中學,提高高考的升學率,讓他去做了校長。
以上這些,改寫自任正非的名文《我的父親母親》。文章中任正非并沒有直接表達出他的處世觀,他只說了一句:文革讓他在政治上成熟起來。事實上,父母的遭遇,對任正非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當他看著忠實于事業(yè)和黨的父母僅僅因為家庭出身,始終不能為社會主流所接受,即使比別人多做幾倍的工作也無濟于事,當風暴來臨也是第一個受難者的時候,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定要為社會主流所認可,否定注定一事無成。所以他參軍,要把身上的顏色染紅。在軍隊他做了那么多事,沒有任何獎勵,他能接受,在他心目中,入黨比任何獎勵都重要。因為能入黨,就不僅是被主流所認可,也為主流所接納。這方面,任正非做得相當出色,文革結束之前,他已經做到干部級別,以他的出身,相信非常不容易。他父親的迅速平反,跟他入黨有莫大關系。76年之前,無論他工作多么努力,多么出色,榮譽與他無緣,而76年之后他的際遇一下從地下到天上,為什么?僅僅是主流潮向變了。主流的力量就是這樣的強大,幾乎沒有個人可以抗拒得了。善良的人們往往會說“歷史最終會是公正的”,但不要忘記,“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對某人某事的評價,永遠折射著當代的主流意見。更何況,能被歷史所記載所書寫的人物與事跡,畢竟只占少數。
也許任正非的經歷比較極端,反差太大。但人在職場,乃至于人在社會,千萬要記住,無論你如何定位自已,也無論你設定了怎樣的目標,只要你希望有所成就,就一定要為主流所認同和接受。
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而且都希望自己與眾不同,我的一位朋友小A,初入職場,便以其博學、敏捷和異于同事的奇思妙論聞名公司上下,企業(yè)內刊在介紹新人時,還贈送“怪才”之名給他。起先他很高興,新進同事只有他這么有名氣,只有他每說一句話都被人追捧,他的才華如此出眾又如此被大伙所重視,所以他越發(fā)竭力創(chuàng)造驚人之言,做驚人之事。沒幾年,一起進企業(yè)的同事,甚至不少后進的同事都升上去了,他還在原地打轉。他不服氣,自己什么都做得不錯,哪方面條件和上去的同事比都強,憑什么?
沒有人回答他的疑問,似乎也沒有人知道為什么。其實道理很簡單,他所在的企業(yè),是一個風氣比較保守,強調企業(yè)文化精神,做事講究按部就班有板有眼的公司,小A已經被企業(yè)的主流輿論定位為“怪才”,而且他的這種才在老板和大眾眼里只能搞笑,沒有實際價值,甚至有時還有點違反企業(yè)文化要求,他就已經是企業(yè)的異類。公司不需要游俠異人,公司要的是信奉企業(yè)文化、遵循規(guī)章制度和潛規(guī)則的好員工。當老板考慮提撥員工時,這一類怪才是根本不被考慮的,在人力資源部考評時,小A永遠也不會得到“優(yōu)秀”的評價,雖然“優(yōu)秀”二字也只是個表面好看而已。如果小A這類人都上位了,那不豈代表著公司信奉的文化和游戲規(guī)則都變了嗎?老板還如何可以管得住一大幫其他人?如果小A這類人都算“優(yōu)秀”,那豈不說明今后公司里是越怪越好,天下大亂才算大治嗎?所以就算小A實際工作業(yè)績和能力比現在強一萬倍,在這個企業(yè)中,他只有等著慢慢變老。
更糟糕的是,小A在企業(yè)中已經變成異類的代名詞,許多不合公司文化的話反復流傳之后到他這里,都說是他的最新創(chuàng)造,就象著名的某大嘴體育節(jié)目主持人那樣,一旦群眾認定你是什么類型的人,那么該類型的話和事就一定是你說的你做的。完了,就象一提國民黨后面加個“反動派”一樣,這樣的主流輿論定位是任何人都抗拒不了的。
事到如今,小A悔之晚矣。進這家公司之前,他所在的企業(yè)老板很欣賞他的創(chuàng)意才華,哪知到現在陷入不死不活的狀態(tài)。如果早幾年進的是一家講求創(chuàng)意,氛圍輕松甚至搞怪的企業(yè),說不定現在他都做到總監(jiān)了。小A最后總結,自己錯就錯在沒有明確的自我定位,不明白自己的優(yōu)勢和弱點,沒有根據定位去塑造自己的形象,憑著天賦小聰明隨心所欲,以至于被企業(yè)釘到十字架上成了反面典型,連才進公司三天沒見過面的新員工在知道總裁大名之余都知道他的大名。不少人還故意經常逗他發(fā)表搞怪言論,試圖從他嘴里聽到大伙平時只敢想不敢說的經典語錄,發(fā)泄一下隱藏在心里的不滿、郁悶。
好在故事的結局不算太壞,小A畢竟還有許多優(yōu)點,他終于在企業(yè)中找到理解和欣賞他的“大樹”,雖然不是很大,不能提撥他晉升,但卻可以為他說好話,讓他有機會去參與一些團隊項目在大伙面前樹立新形象,創(chuàng)造機會讓大老板們見到他改變老板的定見。而小A自己也很爭氣,有板有眼地按企業(yè)規(guī)則做事做人,慢慢地不少同事覺得他變了,有些人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批評他不象以前那樣有靈氣,變得虛偽狡猾。但小A很高興,因為幾個大老板對他的評價大幅升高,他有更多機會去參與項目,甚至有時還做個小組長什么的,主流輿論正在向有利于他的方向發(fā)展。更重要的,是小A感覺到自己成熟了許多,為人處世得體了很多,其實他的價值觀和人格并沒有分裂,但他更會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平衡了。
象小A那樣,有才華有能力也有業(yè)績,同時希望受重視重用,希望晉升加薪的人非常多。許多朋友看了我的帖子,一再寫信給我,說沒有強調創(chuàng)新的作用。他們認為,一個人要顯山顯水出人頭地,與眾不同是非常重要的,創(chuàng)新是與眾不同的最好途徑。但我要強調的是,首先你得為主流所認可并接納,否則創(chuàng)新在職場上,在人際關系上是沒有多大用處的。說得難聽一點,這個世界,誰比誰真的聰明些?所謂創(chuàng)新和顯示自己,我看到不少人,剛進新公司或單位,看見別人用電腦,跑過去指指點點,什么版本太舊了,我?guī)湍闵。看見別人在講什么計劃,覺得別人不懂最新理論,跑過去插嘴,把自己從書本上得來那一點詞藻搬弄。這些也許出于好意,也許出于希望得到重視,但無論如何,一定要先看別人習不習慣,接不接受。
職場上,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應聘的時候都知道這點,盡量表現自己最好的那面,但一旦進了公司,并不是萬事大吉了,應聘時留給東家的那點好印象,能不能繼續(xù)發(fā)揚,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你要先搞清楚這個公司的傳統(tǒng)習俗、企業(yè)文化、工作氛圍,然后去融入團體,繼而再用合適的方法表現自己。須知,第一印象沒印象,也比第一印象惡劣要好千倍。
第四節(jié) 一句話定義你自己
如果讓你用一名話評價《三國演義》中的每個人物,你能做到嗎?可能并不難。比如說起諸葛亮,一般中國人用“智慧的化身”來概括,魯迅先生則評說《三國演義》把他寫得“多智而近妖”,多智是肯定了的。還有其他評語,比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一生唯謹慎”等等,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則為行政一流,軍事稍遜。至于曹操,時人謂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是非常生動傳神的概括。隨便翻開哪本史書,幾乎對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有類似的簡短評價。中國有“蓋棺論定”的說法,更進一步演化出皇帝大臣死后的“謚”法,中間的每一個字,都有特定的意義和褒貶。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原因很簡單,給一個人帖一個標簽,便于我們理解和分析這個人。
現在,請用一句話來評價你自己。難不難?如果平時你就沒想過這個問題,難度肯定是有的。換一個場景,如果今天你應聘,主考官說:請用30秒鐘介紹你自己。你該如何表述呢?
一般的簡歷上,都會有自我評價,無外乎具有團隊精神啦、主動積極啦、勤奮肯干啦、溝通能力強啦等等。說到這,我想到有次聽到的一個自我介紹:我叫某某,我的特點就是溝通能力強,完了。呵呵,這樣介紹,怎么也看不出溝通能力強在哪里。象簡歷上這些常用語有沒有用,當然有點用,不寫這些,或許在簡歷篩選時就被干掉了。不過這不是我所謂“一句話定義你自己”的意思。
“一句話定義你自己”,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它的目的,就是讓你如何在主流的蕓蕓眾生中與眾不同,而且讓這種與眾不同為主流所認可、接受甚至推崇。正如歷史上聰明人多了,為什么諸葛亮能獨享“智慧化身”美名呢?又正如歷史上昏君暴君多得去了,但商紂王能獨得大名呢?因為他們都被主流社會帖上了“一句話定義”,不管是不是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反正“一句話定義”被千萬人重復千萬遍,洗也洗不掉了。一個想在職場和社會上有所成就的人,就一定要會善用這種“一句話定義”的力量。
要穿就穿合腳的鞋
在直接選舉的國家和地區(qū),政治家都知道,公眾形象就意味著選票,意味著政治前程。建立一個好的公眾形象,是政治家的大事之一,在直選國家和地區(qū),某種意義上,它比你有錢有背景有實際能力還重要。在大陸,阿扁基本上就是個上臺表演不用化妝的奸詐反復的小人形象,但我不知道在臺灣地區(qū)他的形象到底如何,如果跟在大陸一樣,一提阿扁就是“奸詐小人”,就很難解釋他為什么能連任了。
在職場上,樹立一個良好的公眾形象也是必需的。可以這樣說,有沒有“大樹”罩你,或許還不完全取決于你,但有無良好的公眾形象,則完全是由你自己開始的!耙痪湓挾x你自己”的力量何在呢?就在于它的簡潔明了。越簡單越容易的東西,越容易被人記住,也越容易被人傳播,殺傷力就越大。所以,在完成自己的分析和定位后,一定要想出一句話,使你的形象栩栩如生。
但是,就象最好的鞋第一要素就是要合你的腳那樣,你的“一句話定義”一定要合適你的狀況,一個與你的實際情況偏差太大的定義,不僅不會被公眾(老板、同事、朋友等等)所認同,還會造成非常惡劣的負面印象。有一次,某人應聘總經理助理的位置,面試官請他用一句話評價自己。他說:我從小志向高遠,一直以征服天下為己任。這個“一句話定義”真是讓人記憶非常深刻,只是與他的實際情況和工作要求偏差太遠。面試官笑笑,說:你真是一個非常上進的人。潛臺詞自然就是:我這里池塘太小,容不下你這蛟龍。如果抱著這種“征服天下為己任”的“一句話定義”去打工,我不知道他把自己擺在什么位置去與上下級和同事相處。再說,這句話毛病太大,他到底是想從政還是從商?想在哪個領域去征服天下?這樣的定義,只會給別人一個非常負面的印象,很可能瞬間,公眾心中已經給他下了相反的定義:“一個從小志大才疏牛皮哄哄的人”。而一旦這樣的負面定義被人公認,試想,他在這家企業(yè)還有什么職業(yè)前程可言?
一個好的“一句話定義”,無論是自己想出來的,還是別人為你總結的,都應該為你所認可,并愿意為了維護這個“定義”去工作、去表現自己,只有這樣,你才是掌握了自己人生的主動權。而“一句話定義”的重要性就在于,你不為自己下定義,別人就會給你下定義,須知這就是人的本能。就象我們出去野游,看見不認識的花花草草,一定會隨口問旁人:那是什么植物?其實想想看,知道它的名字也不代表你就了解這種花草的特性,但人性就是這樣,覺得知道花草的名字就是了解它了。奇怪嗎?是有點奇怪,但事實就是這樣。在職場中,你就是這樣一株不知名的花草,如果你不自己為自己起個名字,并把名字告訴別人,那別人只有按自己的理解來給你起名字了。糟糕的是,大部分人都不滿意別人給自己下的定義,后果就是感覺自己被別人誤解了,卻又無從辯解。
比如上面那位朋友,本著“踏實做人認真做事”的“自我定義”去工作,如果這個定義并未為公眾所認識到,那么有可能領導會從他的角度給你下定義“這是一個得過且過沒有上進心的人”,相差何止千里!背上這樣的負面定義,再想糾正輿論偏差,就得付出好多倍的心血了。
合適的“一句話定義”,是與你的自我定位、實際情況、工作職責要求、企業(yè)文化要求密不可分的,F在好多人寫簡歷,看見別人都寫什么團隊精神強、溝通能力強、領導能力強等等,就照搬過來。我想第一個這樣去形容自己的人肯定是高手,但到今天,已經不知幾千幾萬人都是這樣在形容自己,這種空洞的詞語就既沒有視覺美感,也沒有實際意義了,可能只對計算機自動篩選有點作用。在設計“一句話定義”上,一定得有某種程度的創(chuàng)新,更確切的說,是換一個角度審視自己。
最高級的“一句話定義”是什么樣子呢?就是象《幸運52》中的猜詞那樣,如果我說:猜一個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你八成會答“諸葛亮”(或許有人會說“周恩來”,道理是一樣的)。如果哪天你能達到僅用一句正面意義的虛詞描述你自己,只要說出這句話,你的老板,你的同事就知道是你,那這個“一句話定義”就算大功告成。
達不到最高級別的,退而求其次,就是不能光用形容詞和副詞這些虛詞來描述自己,而必須在一句話中用上實詞。比如我說:猜一個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輔佐劉備三分天下。你一定會答“諸葛亮”(還說是周恩來那就一定是豬頭了,呵呵)。為什么這次很清楚了?因為虛實結合地表述一個人,效果完全不一樣。同時,這個表述中把諸葛亮的功勞(業(yè)績)也概括進去了,如果孔明應聘,光這一句話就可以過關了。
或許有朋友會說:我根本就沒有什么超過別人的特長優(yōu)勢,也沒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成績,我又該如何去概括自己呢?其實不然,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之處,只是大多數人不懂得如何合理地包裝(而不是弄虛作假)自己。舉例來說,我的一個小朋友,想去應聘做置業(yè)顧問,他在簡歷中這樣定義自己:善于溝通親和力強的優(yōu)秀銷售人才。拿給我看,我告訴他,就我對他的了解,很多人與他說話都會覺得愉快,但這種愉快并不是來自于你會說,而是你會很認真地聽,不管你其實有沒有興趣,聽沒聽懂,反正你的反應非常正確,該點頭就點頭,該微笑就微笑。正是這種會聽,使別人感到你溝通能力強,其實經常聊天一晚上,我觀察你基本就沒說幾句話。別人覺得你親和力強,也在于你會認真地聽。然后我又問了他過往工作的情況,幾乎沒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他的業(yè)績在以前的公司里只能算中等,但是,他銷售掉的尾盤(不好賣掉的單元)卻是公司最多的。所以,我建議他這樣自我描述:善于以傾聽打動客戶、尾盤銷售第一的優(yōu)秀人才。
我不能肯定這樣的自我定義是最好的,但放在簡歷的第一句話,至少會引起房地產公司招聘人員不小的興趣。自稱善于溝通的人太多了,幾乎每個應聘銷售的人都是這樣自我描述,但善于傾聽的就太少了。而且能以傾聽打動客戶更不容易。至于尾盤銷售,幾乎每個樓盤都會遇到,這樣的人才對企業(yè)有價值。得到面試的機率自然大得多。他很快得到好幾個面試通知,跟一份既主流又別具一格的簡歷是有相當關系的。
我想“一句話定義”的意思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就是選取你最優(yōu)勢的地方,以合適的語言去包裝它,不僅為主流所認同,也突出自己與眾不同之處。當然,這種定義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用一句文學語言講,它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實是必需的,如果你做假,你必須有極好的演技。真實的東西源自你的本性和本能,是你不必天天刻意去表現就能讓大家所看見的。而假的東西你就得時時刻刻防備著不要露餡,那種心理負擔太重,同時,天天跟同事老板們在一起,假的也真不了。一個天性不善于表達的人,或者一個愛說話但是沒有條理的人,非要說自己善于溝通,如果你不能在短期內改變自己,走上崗位還能裝多久呢?所以,如何為自己找到最佳的“一句話定義”,其實也是一個自我了解,自我總結的過程,只有最逼近真實的自我的人,才能總結出最好的“一句話定義”,旁人可以指點,但一定不能代替你自己。
讓周圍的人認識和接受真實的你,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我曾經做過一個小測試,包括我在內的三位朋友做了一個類似于性格和行為方式的測試。結果出來后,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很準,但別人的就不那么準,差不多一半一半。于是我把三份結果的名字去掉,拿給其他熟悉我們三人的朋友和同事們看,讓他們猜誰是誰。本以為這是一件不難的事,結果卻令人大吃一驚,沒有一個人完全猜對,完全猜錯的倒是不少。由于是大面積地猜錯,以至于讓我懷疑是不是自己并不了解自己。或者說,我的行為方式在別人眼中的效果與我想得到的效果根本就是兩碼事。
后來我想,這類測試的準確性,首先就是建立在你對自已到底有多準確的了解上。很多人做題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希望的樣子當成現實的樣子填上去,結果自然不會準確。永遠也不會有人完全了解真實的自已,這也是前些年流行360度測評的原因。其次,每個人對其它人的了解,永遠也是片面的,這既跟相互間的關系、相處時間、距離有關系,更與人的認知方式有根本聯系。因為人的大腦會自動過濾掉它認為沒有意義的信息。而“一句話定義”這種自我表達的方式,就象是做廣告,千方百計讓客戶的大腦不要自動過濾掉,只要能在客戶頭腦中占據一個位置,就成功了一半。因為人的大腦沒有那么多理性思考時間,一旦形成某種印象或感覺,只要沒有出現強烈的反印象或反感覺,這種印象和感覺就會自我強化!耙痪湓挾x”的作用,就是要奠定這種正面印象強化循環(huán)的基礎。
就以上面那個三個人的測試為例,一直以來,我自認為是一個相當不錯甚至夸張一點,對下屬是個好老板,對上司是個好下屬。但發(fā)生這種認不出人的事情后,我相當懷疑,平時大家說的那些好聽的話,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是發(fā)自內心的?是否大家其實是連對象都沒看清的情況下,本能地說好話?想想也未必如此,只能說要想真正地認識一個人,實在是很難。再反過來想,不管大家的真實想法是什么樣的,表現在外的才是重要的,我不可能做到別人私心一閃念都要抓住不放的地步,那也不是管理的真諦。既然我要的只是一個好的公眾形象,那么只要從別人嘴里出來的都是你想要的那個公眾形象也就足夠了。至于私底下別人會怎么評價你,那是可以由另外的方法去盡量調控的。第一步,就是得要公眾在明處說話時,按你的“自我定義”去定義你。連這一步都做不到,惶論其它?
變化中的“一句話定義”
前面我已經說過,合適的“一句話定義”,是與你的自我定位、實際情況、工作職責要求、企業(yè)文化要求密不可分的。這就意味著,面對不同的企業(yè)文化,不同的崗位要求,你的“一句話定義”也會是有所不同,要分別突出不同的特色與重點。但這并不意味著,你放棄自己的信念、價值觀與定位。打個比方,“一句話定義”就象你的衣服,而你的信念與價值觀就象你的體形和氣質,你可以根據體形和氣質去穿不同的衣服,為的是更好地展現體形與氣質,但大可不必為了某件衣服去改變自己的體形和氣質,除非不幸的是對自己的體形和氣質恰好極不滿意。
以上面一位朋友為例,他說“抱定自己的原則,認定只要踏實作人、認真作事,就會得到領導的肯定”,在這里,可以說他的“一句話定義”就是“踏實做人,認真做事”。這樣的定義實在是國家多年教育下的產物,拆開每個人的檔案袋,可能都會看見類似的詞句,這樣的形容詞就失去了本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
所以,問題不是要去改變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而是要以合理的方式去包裝并展現你的信念和價值觀。我總感到,說起“踏實、認真”這兩個詞,一般人就覺得那種一天到晚不聲不響,埋頭做事才叫踏實認真,其實,這是自已的定義把自己給定死了。更不幸的是,以這種方式工作的人,往往適得其反被上級和同事視為不合群,自然更不適合晉升做主管了。而過于拘泥于這種教條的人,也往往認為那些能說會道,擅長人際關系的人不踏實不地道,覺得自己很受委屈,心態(tài)和工作積極性容易受打擊。如果處于這樣一個負面的循環(huán),職業(yè)前程可想而知。踏實認真應該是指一種內在的工作的狀態(tài),工作的精神,但并不等于就不能去經常向上級匯報工作,不能經常與同事們溝通交流,也就是說,內心的信念與外在的行為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種對應關系,真正成熟的人,應該學會不同情況下用不同方式處理,而又不失其根本的信念與原則。況且,“踏實做人認真做事”可以做為一種信念或者說是人生的態(tài)度,但用來做為自己的“一句話定義”,是不夠及格水平的。它顯得太平庸,太空洞,無法深深地印在客戶(老板、同事、下屬及一切有關聯的人)的頭腦中。這樣的定義,還不如“工作十年沒有任何財務差錯”這樣的語言來得生動。
正如面對不同的企業(yè)要求,不同的崗位要求,會有不同的“一句話定義”。職場人生的不同階段,也應該為自己設計不同的“一句話定義”,永遠記得,產品上市,廣告先行。一個新人進企業(yè),可能需要樹立一個踏實做事認真做人的形象,當完全融入企業(yè)之后,可能就需要再樹立起一個干練成熟的新形象,等等。要點在于,首先去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再審視企業(yè)的主流文化和風格,然后去審視目標中的職位或前程的職責需要,再找自己與眾不同之處,哪怕只有那么一點點,哪怕看起來與你的事業(yè)不沾邊,最后結合幾者總結出“一句話定義”。如果有可能,可以與信得過又了解你的人去商量。如果拿不準,只須記得,保守一點好過狂放。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yè)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推薦新聞
熱門鞋業(yè)專區(qū)
品牌要聞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
品牌推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