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公派留學30年:公派留學人員成重要人才資源
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出國留學也是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同志在談到清華大學問題時,對派遣留學生問題指出:“我贊成留學生的數量增大……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敝袊魧W史從此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其中,由于公派留學是國家從宏觀戰(zhàn)略出發(fā)有針對性、有步驟地向外派遣留學人員,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更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歷史的記憶
“做夢都沒想過能出國留學”
改革開放初期,各個方面的人才奇缺。但是由于當時國家經濟實力較弱,派遣的留學生數量非常有限。“我做夢都沒有想過能出國留學”——這是筆者在采訪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公派出國的留學人員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向隆萬是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教授,現在他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日子并不清閑。如果學校有國外數學學者來校訪問,向隆萬還是會用英語作講學報告,學校像他這樣在數學專業(yè)上過硬,語言又完全沒有障礙的學者還是不多。在他看來,這完全依賴于當年公派留學打下了堅實的專業(yè)和語言基礎。
1980年,向隆萬還是西安交通大學的青年教師。有一天,他接到一個電話——通知他參加國家公派留學選拔考試,他的第一反應是別人在和他開玩笑!盎谛轮袊闪⒊跗诘那闆r,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出國留學。”向隆萬這樣說道。他當時每個月工資才50元,而留學來回的機票錢就要4000元,自費留學對他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通過層層選拔順利到達美國之后,他特別珍惜也特別感激國家給他的這次留學機會。1982年留學生涯結束后,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國,致力于推動中國數學科學的發(fā)展。
早期的公派留學生在國家經濟條件十分落后的情況下出國留學,強烈的使命感使他們身上總是不自覺地透出一股要報效祖國的熱情。
身為龍源國際集團總裁的湯潮,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公派出國的留學生。談起1978年奔赴加拿大留學的經歷,他激動地說:“當時我得知自己被公派留學的消息后,簡直跟范進中舉差不多。據說當時中國一萬個農民才能養(yǎng)活一個留學生,我就暗下決心,學成歸來一定要努力報效祖國!”1986年留學英國,現在是廣西科學院院長的黃日波更是坦率地說:“公派留學改變了我的命運,是我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現實的交響
選派人員層次越來越高
進入上世紀90年代,行政渠道下公派留學工作的一些弊端開始顯露,具體體現在選派人員質量沒有保證、廣泛性不夠等問題日益凸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于1996年正式成立,公派留學工作從此逐步走上正規(guī)化。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公派留學在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后,已日趨成熟并走入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公派留學政策也在不斷調整,在“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方針的指引下,留學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據教育部國際司司長張秀琴介紹,自1978年到2006年底,出國留學總人數達到106.7萬人,其中1978年出國留學總數860人,2006年13.4萬人,29年出國留學規(guī)模擴大了155倍。其中,2007年公派留學人員就比2006年的8242人增加了51%,高達12402人,公派留學人數首次過萬。
同時,國家公派留學重點資助對象開始從進修生向學生傾斜,公派留學人員日益趨于年輕化。2007年,政府開始實施“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根據該計劃,從2007年至2011年,國家每年將從49所重點高校中選派5000名研究生,有計劃、成規(guī)模地送往國外一流大學學習。
張秀琴在回顧公派留學30年時說道,公派留學選派人員的層次越來越高,擁有博士學位的超過一半,很多人都承擔著國家級課題或省級課題的任務。正在荷蘭攻讀博士學位的公派留學生郝璞也認為,國家目前對公派出國人員的選拔機制已經相當成熟,“公派留學目前主要面對高校、科研院所,申請者經過層層選拔過關后才能獲取資格,各大高校也都有相當長時間的選拔經驗,選派人員質量不是問題!彼赋,目前公派出國的群體層次越來越高,以博士研究生和訪問學者為主,“選派出去的學生成績優(yōu)異,有明確的研究目的和計劃,并有強烈的學成歸國服務意愿!
與此同時,國家公派留學的針對性也越來越強。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中國加大了對金融和經濟領域人才的派遣,為中國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業(yè)金融經濟人才。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年)》,把原先資助的七大領域及時地做了相應調整。
巨大的成就
公派留學人員已成重要人才資源
在這30年間,一批又一批的公派留學人員學成歸國。對他們來說,公派留學可能是他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對整個國家來說,公派留學人員更是成為中國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和中國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過去30年當中,公派留學培養(yǎng)了一大批在高科技、文化、教育、科研等領域的中國最急需的骨干人員,他們不僅帶回了國外先進的知識和技術,更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和國際化的視野!闭劦街袊闪魧W這30年的成就,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方茂田這樣說道。
在科研領域,公派留學回國人員充當了先行者和開拓者的角色。特別是在一些重要學科和交叉學科填補了國內的空白。他們回國后迅速成長為大學校長、院長、系主任等,成為學科帶頭人,不僅帶動了相關學科的快速提升,對于中國高校的教學質量的提高、人才的培養(yǎng)都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有統(tǒng)計表明,留學回國人員在教育部直屬高校校長中占77.61%,長江學者中占94%。教育部部長周濟日前也曾表示,公派留學是縮短我國博士培養(yǎng)水平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提高師資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公派留學的隊伍中,還有一部分是國家公派的國家干部和行政人員。有人曾質疑:國家花費大量的財力公派行政人員到底值不值?在黃日波看來,答案毫無疑問是肯定的,他說:“行政人員出國開闊了視野和思路,回來后在決策上更加科學,從另一個層面推動了改革開放的發(fā)展,間接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難以估量的。”
中國改革開放在這30年間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時中國也逐步走向世界舞臺。公派留學人員在這個進程中同樣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留學人員的派遣反過來也讓世界通過各個層面了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情況,促進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和溝通!狈矫镎f。對此,湯潮深有同感,他出國后不僅感受到了中國經濟發(fā)展與國外的差距,同時也看到了世界對中國文化缺乏了解的現狀。這讓他下定決心將文化產業(yè)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致力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留學人員起著溝通世界與中國的橋梁作用。在國外的留學人員,不少人成為民間大使和文化使者;一些留學人員組織,在向國外介紹當代中國、宣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加強中國與不同國家之間人民相互理解與溝通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有些人還利用自身獨特的語言和社會交往的優(yōu)勢,牽線搭橋,促進外商投資、開展貿易,為國家和家鄉(xiāng)建設做出貢獻。
未來的思考
挑戰(zhàn)和機遇并存
回顧30年公派留學的歷程并展望未來,公派留學的挑戰(zhàn)和機遇并存。
比如,公派留學存在選派難的現象,這種現象在國家企事業(yè)單位中表現尤為明顯。公派留學人員不同程度地受到國內工作任務飽滿、珍惜現有崗位、子女教育等因素的影響。盡管國家對留學工作的投入不斷增加,但一批優(yōu)秀的在崗青年人才卻難以被派出學習進修,這就間接導致了企事業(yè)單位派出的人員比例較少的情況。面臨這種情況,如何選取一種恰當而科學的方式協調各方的沖突和矛盾,使得企事業(yè)公派留學人員在崗位和生活上擁有切實放心的保障,讓他們樂于去、愿意回,也是公派出國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
盡管面臨著一些問題,但隨著政策的推進和體制的完善,公派留學的渠道日益暢通,規(guī)模不斷擴大,回歸率也在穩(wěn)步上升。公派留學也在不斷摸索適合中國發(fā)展實際情況的政策和措施。比如,資助的方式從之前的全部由國家留學基金委出資轉變?yōu)槎喾N資助方式共存。近幾年,基金委與國外的幾個大學建立了共同出資資助項目,資助逐漸轉變?yōu)槿~資助、差額資助、聯合資助多種方式結合。
毋庸置疑,中國在改革開放和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過程中,仍然需要一大批同時具備高科技知識和國際視野的人才。黃日波說:“國家現在雖然比30年前強大多了,但是我們不能沾沾自喜,公派留學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放眼未來,公派留學將邁入一個嶄新的領域,這里不止局限于制度上的完善,更是理念上的創(chuàng)新。
合上歷史的書頁,我們掩卷沉思:回首百年,留學潮一浪接一浪,一代代中華兒女奔赴異國求學,心懷祖國與故土;回首三十年,當異國不再神秘、留學變得簡單,踏出國界不需跋山涉水,越來越多的學子被送出去、又回來。場景回放到三十年前,鄧小平毅然而堅定的話語在耳邊回蕩:“我贊成留學生的數量增大……要成千成萬地派……”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