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企從自營專賣回到批發(fā)代理?
7月中旬,溫州某知名鞋企把武漢分公司賣給當地的一位代理商。這意味著,從此,該公司武漢市場將走回頭路,從自營專賣制重新回到批發(fā)代理制。
公司的一個決定,把劉守(化名)從“封疆大吏”變成了一個待崗工人。
7月中旬,溫州某知名鞋企把武漢分公司賣給當地的一位代理商。這意味著,從此,該公司武漢市場將走回頭路,從自營專賣制重新回到批發(fā)代理制。
從自營再回頭去做代理,這種看似在營銷模式上倒退的做法,今年已成為部分溫州鞋企在非常時期的非常對策。
2002年之前,劉守所在公司的武漢市場,也是實施區(qū)域代理制的。
該公司董事長告訴記者,代理制的最大缺點,是公司的營銷戰(zhàn)略難以實施貫徹下去。他舉例說,如果張老板是公司武漢的總代理,一年能賺300萬元,就會安于現狀,不愿冒風險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去拓展更大的市場;更常見的情況是,一些代理商在皮鞋上賺錢后,會分心去做別的生意,把皮鞋總代理這個“主業(yè)”,最終變成一個一年可以領幾百萬元“工資”的副業(yè)。
在營銷上施行代理制的這種尷尬,現在仍然存在。龍灣一家革鞋企業(yè)的老板說,只要加大投入,代理商明明可以賺更多的錢,企業(yè)的市場也可以做得更大,但是代理商在自己代理的區(qū)域就是不投入,企業(yè)往往也拿他沒有辦法。
所以在2002年前后,一些有底氣的溫州品牌鞋企,紛紛掀起收回代理權運動,開始更大規(guī)模地在全國市場布局公司自營。但收回代理商的代理權,等于斷了代理商的財路。在當時,代理商和企業(yè)員工打群架的消息,時不時就會從外地市場傳回溫州。
當時溫州鞋企的“代理權回收運動”,最終大致實現以下三種可能:企業(yè)徹底收回代理權;企業(yè)和代理商在該區(qū)域實施股份制運作,一般由企業(yè)控股,企業(yè)占51%股份,代理商占49%股份;企業(yè)收回代理權失敗,該區(qū)域市場照樣實施代理制。
2002年7月份,劉守所在的公司,通過包括回收所有庫存鞋子等手段,花費近八百萬元的代價,從代理商手中回收武漢市場。其后,公司派遣以劉守為經理的5名營銷人員,在武漢分公司推行公司化經營,拓展連鎖專賣市場。6年之后的今天,該公司和下屬經銷商、代理商已經在武漢市場開設了近百家專賣店,年銷售額4000多萬元。但是公司一個電話,就把劉守和手下一幫營銷人員召回溫州,等待公司安排新的崗位。
虧損,連年的虧損,這就是促使公司最終“吃回頭草”,重新把武漢市場交回到代理商手中的重要原因。
甌海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鞋企總裁告訴記者,代理制有弊端,同樣,公司自營專賣制在資金投入、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多現實的煩惱。講到駐外營銷人員的時候,他有些生氣地說,現在溫州很多鞋企的駐外營銷員,就跟以前的一些長途車司機一樣,吃喝玩樂都很精通,但是現在物價很高,吃喝玩樂都需要錢,“沒有錢怎么辦?就盯著鞋子動手腳!
他認為,如果公司自營的市場虧損過大,或者超出公司的預期,還不如把市場再還給代理商去運作,畢竟,“只要代理商賣出去一雙鞋子,公司就賺一雙鞋子的錢,倒也省心。”
“無論是做自營,還是回過頭去做代理,只要有利企業(yè)發(fā)展,就都是好辦法。”在浙江保羅騎士鞋業(yè)公司董事長金哲新等業(yè)內人士看來,在今年這樣的非常時期,一些企業(yè)為了渡過難關,推出一些非常規(guī)的做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生存下來,就沒有機會談發(fā)展。”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