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飛中的中國百年皮革業(yè)
中國鞋網(wǎng)12月22日訊,皮革廠;漢口的天勝制革廠;昆明的云南廠;太原的晉一制革廠;廣州的羊城制革公司等等。據(jù)1920年北京工商部的統(tǒng)計,全國新式制革廠有31家。以各省的工廠數(shù)量而言,江蘇為第一,河北(包括天津)為第二。
二、產(chǎn)品品種和銷售情況。主要的原料有黃牛皮、水牛皮、山羊皮、馬皮、騾皮、驢皮等。加工制作的皮具有皮箱、皮包、皮夾、皮鞋、皮帶,以及各種軍用和民用的皮件。各制革廠的產(chǎn)品多銷往大中城市,甘肅、貴州、西康、青海、寧夏、綏遠等省份輸出原料,再輸入成品,河北省也是產(chǎn)皮區(qū),每年皮制品除滿足自身需求外,還銷往山西、河南和西北地區(qū)。廣東是皮制品需求大省,主要靠香港的供應來滿足。
三、外商工廠的情況。近代以來,中國國貧民窮,百業(yè)凋敝,外國資本占盡不平等條約之利,大量涌入國內(nèi),設立工廠,從事生產(chǎn)和銷售。皮革業(yè)也是一樣。上海、天津是通商大埠,也是制革薈萃之地,據(jù)統(tǒng)計上海有洋商制革公司5家,分別是中華皮革廠,初為華商所辦,后為日商控制;江南皮革廠,初為中日合辦,后歸并日商;上海皮革廠,為意商所辦;大利皮革廠,也為意商所辦;宮崎制革廠,為日商所辦。這幾家外商制革廠實力雄厚,遠非華商企業(yè)所能及。
四、中國皮革的進出口。晚清同治年間,中國的開始出口,到20世紀20年代,每年出口約在15萬公擔以上,流向基本上都是西方國家,這些國家均在華設有購買機構(gòu),這些機構(gòu)操控中國的生皮出口,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反觀華商組織乏力,無團結(jié)精神,在外資面前屢屢敗退。熟皮的出口量甚少,每年輸出約在二三千公擔之間,反映了國家熟皮制造能力的不足。熟皮的出口也同樣掌控在外人手中。
五、外商皮革廠操縱中國市場。皮革及其制成品是人們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同時也是十分重要的軍用品,中國又是人口大國,軍隊數(shù)量龐大,每年的皮革消耗非?捎^。據(jù)1936年民國政府的調(diào)查,全年總消耗量的總數(shù)值為7186400元,全年總生產(chǎn)量之數(shù)值為4386000元,是全年生產(chǎn)總值約合消耗量的60%,其余40%為舶來品。而且,國人使用的皮革制品,除生皮外,加工過程中采用的顏料、附料等等也都是進口的外國貨。遍及全國的制革工廠中,華商的廠子雖然數(shù)量上超過外資,但是規(guī)模窄小,設備簡陋,在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上均無法與外商抗衡。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