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符號消費背后的誤區(qū)
所謂“炒鞋”就是把潮鞋購入后囤積,等到價格上漲時再賣出。一些爆款運動鞋,一轉(zhuǎn)手就能賣高價。不僅是國際品牌,一些國內(nèi)品牌的鞋也被熱“炒”。一款參考發(fā)售價僅1499元的明星同款籃球鞋,價格已被“炒”到48889元。另一款原價899元的籃球鞋,目前的價格為5999—6999元,而且斷碼嚴重,大部分號碼顯示無貨。
消費除了具有實用功能之外,還具有符號屬性,具有社會表現(xiàn)和社會競爭的功能。一些青少年受到籃球文化、追星文化等亞文化影響,追捧一些小眾、新潮的運動鞋。供求關系的嚴重失衡,導致這些球鞋奇貨可居;在利益的驅(qū)動下,人性中的貪婪和欲望被不斷刺激,“炒鞋”的人越來越多。
在一個盛行印象管理的時代里,為了塑造一個體面、光鮮的“鏡中我”,有的人不吝成本,愿意花數(shù)倍的高價購買潮鞋。在一些年輕人看來,穿上別人買不起、買不到的潮鞋,不僅能夠彰顯自己的生活品位和文化格調(diào),也能彰顯自己的經(jīng)濟實力和階層地位。人們利用消費上的差異,通過炫耀性消費來滿足自己的精神訴求。
“炒鞋”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產(chǎn)業(yè)鏈,根源于供求關系失衡。某一款鞋深受市場歡迎,廠商為何不擴大生產(chǎn)、增加供給?說到底,企業(yè)也有自己的權(quán)衡和算計,某些款式鞋類的“饑餓營銷”和限量銷售,有助于提升企業(yè)美譽度和品牌溢價。在供給有限的背景下,“賣一雙少一雙”的鞋子就具有了稀缺屬性,就成為不少人爭搶的對象,“炒鞋”的溫度也就越來越高。
面對暴利的誘惑,一些人爭先恐后、趨之若鶩地涌入,都想分享“炒鞋”的一杯羹。不論是“空手套白狼”,還是“擊鼓傳花”,抑或無中生有、移花接木編織騙局,在人與人、人與資本的博弈中,固然有少數(shù)人賺得盆滿缽滿,大多數(shù)人“炒家”深陷欲望的泥沼,難以全身而退。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場。對“炒鞋”亂相進行治理,除了對違法違規(guī)行為進行糾偏,也需要對青少年的消費文化進行教育和引導。講究時尚也要有所節(jié)制,追求符號消費也要有度,每個人都要學會自律自制;如果為了潮鞋不顧一切,終究會付出沉重的代價。當供求關系得到改善,當“潮鞋”沒有那么奇貨可居,“炒鞋”自然也就沒有那么火爆。
法國哲學家?掠芯涿,“一個人最重要的作品,就是他自己。”年輕人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與社會認同,表面上的錦衣和“潮鞋”固然能夠在一定上迎合“以貌取人”的社會心態(tài),卻并非根本。能力、實力、品質(zhì)品行,才是一個人安身立命、行穩(wěn)致遠的核心要素。符號消費固然能夠帶來一時的虛榮,卻不能帶來真正的獲得感與成就感。當年輕人的“意義之網(wǎng)”得到重塑與更新,“炒鞋”的狀況就會得到改觀。
又現(xiàn)天價球鞋。近日,在得物APP上,一款原價1599元的“閃電倒鉤”耐克球鞋被炒到69999元,溢價超過40倍!按┝四艹上蓡帷薄百I了...
[詳細]-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