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并非鞋企擺脫困境的救命稻草
【中國鞋網-行業(yè)新聞】物價大漲,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大漲,競爭壓力愈來愈大……
后危機時代,鞋企發(fā)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尤其是一些民營鞋企前行的路越來越狹窄,為了突圍,為了拓寬自己生存之路,許多民營鞋企選擇了學習,學習似乎成了他們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些鞋企老板甚至相信,通過學習,通過修煉,一定能度過難關,再創(chuàng)輝煌。
于是,許多鞋企老板花了大本錢請來專家為自己的鞋企把脈和員工培訓,把鞋企學習推向了高潮。然而,學習并不像鞋企老板想象的那么美,對于那些體弱多病的鞋企,并非一“學”就靈,一些進行長期培訓的鞋企并沒有咸魚翻身,依然是危機重重,有些鞋企的狀況甚至比學習前更糟糕,于是有些鞋企主便經驗性地得出了的結論:狗屁的培訓,其實都是騙局。
一位成都的鞋企老板在一次飯局上對筆者譚儒大發(fā)牢騷,他根據(jù)自己的培訓經歷總結出一些所謂的商業(yè)講師的騙術:破冰、做假灌水、互動游戲、經驗分享 。所謂的“名家、大師”都是包裝出來的,沒有什么真學實才,他們只是學員的時間殺手!捌票,名義上是讓大家相互認識,其實就是講師吹噓自我輝煌史的托詞。“大師”講授的真東西不多,大多是拿來主義,張冠李戴,掛羊頭賣狗肉,題目是渠道管理,結果里面是經銷商管理,當然,題目必須是最新流行詞,如品牌再造、執(zhí)行力等,內容其實就是大雜燴。名噪一時的大師講的不過就是網絡上那幾個兒童都知道的故事。然后就是“互動”,開始游戲,做幾個摔雞蛋、提沙筒、穿土豆的試驗。這樣的培訓對鞋企有什么作用?
最近幾天,筆者譚儒也聽了幾場著名專家的課,受益匪淺,發(fā)現(xiàn)有專家們之所以能夠讓聽者熱血沸騰,激情四射,除了口若懸河、知識淵博之外,他們能把黃段子和和現(xiàn)實生活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他們一面批評聽者痛恨的社會丑惡,一面撩開那些制造丑惡、玩弄權術的“成功人士”神秘的面紗吸引好奇的學員;他們一面教授學員如何成功,一面向聽者兜售大師的演講光碟(貴得出奇),大師們信誓旦旦地保證,只要看了大師的光碟后一定會獲得成功。很多聽者明知大師講課的真正意圖是賣書賣光碟,但為了讓大師簽個名,不得不掏腰包。筆者譚儒在課余時間問了一下身邊的聽者,今天你有收獲嗎?聽者笑了笑說,我今天最大的收獲就是看見的名人。
員工培訓不會有多大的損失,最多是浪費一些員工的時間而已,員工們權當觀看一場馬戲表演,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鞋企老板將那些所謂的“專家”視為神靈,言聽計從,不辨真?zhèn),不加考證地聽從了“專家”的建議,隨意地變更鞋企的組織架構、鞋企業(yè)態(tài)和戰(zhàn)略方針,那么,這樣的鞋企可能將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
筆者譚儒認識的沿海一家有名的鞋企Q公司就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2008年,Q公司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徘徊低迷,盈利模式匱乏,請了一個鞋業(yè)經理人王先生來經營,王先生對行業(yè)形勢認識很清楚,并沒有對Q公司大刀闊斧地改革,而是在繼承Q公司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通過品牌運營和精益生產來來逐步推進鞋企發(fā)展,這與Q公司老板張先生的愿望產生了明顯的距離。正當王先生一步一個腳印推進Q公司發(fā)展時,一家號稱在許多品牌鞋企擔任過要職的某咨詢公司李女士找到了張老板。通過一番交談,李女士便摸清了張老板的心思,投其所好地演講了一番,使張老板頓時有了茅塞頓開的感覺。張老板并沒有對李女士所宣傳的她在百麗、達芙妮的工作經歷做進一步的考證,大腦一熱,與李女士簽訂一年的指導和培訓協(xié)議,培訓費高達300多萬。
接下來,李女士坐在辦公室整理了一套Q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交給了張老板老板,張老板似懂非懂,覺得李女士很“有才”,他的學習欲陡升,親自組織員工接受李女士的教育。盡管李女士所培訓的內容其實都是常見的一些商業(yè)培訓,但對張老板來講,李女士的每一句語言都猶如風水先生指點的迷津,深信不已。張老板甚至讓員工將李女士所講的類似“不講理由,只看結果”的李氏經典名句抄到筆記本里,制作成標語懸掛在車間的橫梁上。一年下來,Q公司并沒有學到百麗、達芙妮優(yōu)秀的品牌文化,李女士在茫茫辭海中抄來的語錄卻覆蓋了Q公司原本的鞋企文化,,造成了員工價值觀的混亂,Q公司凝聚力、競爭力陡然下降。
張老板把這個結果歸結于總經理王先生的無能和過失,李女士看出了張老板的心思,提議用張老板剛剛大學畢業(yè)的兒子替代王先生,這正合張老板之意,便罷免了王先生的職務。王先生揮袖而去,張老板的兒子根本無法駕馭龐大的鞋企,Q公司的業(yè)績不斷地滑坡。張老板化了300多萬終于明白了本山大叔“忽悠”一詞的深刻含義。正當張老板痛苦懊惱之時,李女士卻春風得意,開著用張老板的錢買來的法拉利跑車瀟灑地奔馳在中國的東海岸線上,尋覓著下一家容易忽悠的目標。
“鞋企的培訓和學習都沒有錯,錯的是鞋企一味地學習新鮮的東西而忽略了繼承鞋企原有的傳統(tǒng)的好東西。一個鞋企喜新厭舊,丟棄鞋企本身傳統(tǒng)的好東西,那么,這個鞋企的學習可能就是毒藥,它將毒害鞋企的整個文化體系,使鞋企陷入邯鄲學步的尷尬!币黄髽I(yè)副總經理何炎燦告訴筆者譚儒,后危機時代傳統(tǒng)制造業(yè)發(fā)展阻力很多,很多鞋企把學習當成了救命稻草,一方面照抄和模仿行業(yè)內效益好的品牌鞋企的經營模式,另一方面全盤否定了自己,結果是人家好的東西沒有學到,自己優(yōu)秀的獨特的東西又丟失掉了,自己永遠處于學習階段中。
其實,任何鞋企都需要學習,鞋企怎樣學習才科學才會對鞋企有幫助呢?何炎燦認為:一,學習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絕不能什么都學,什么都學不僅浪費財力也浪費人的精力。二,學習必須在繼承自己優(yōu)秀的東西之后。每個品牌鞋企都有優(yōu)秀的東西,否則不會活到今天,將自己優(yōu)秀的東西發(fā)揚光大,才會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有機地結合于鞋企的發(fā)展中。三,學習必須學有所用。世界上有關鞋企的優(yōu)秀文化、創(chuàng)業(yè)模式、經營管理技巧很多,并非所以好的東西你拿來就有用,學習就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辨證地學科學地學恰到好處地學,才會對自己有幫助。學習就像給莊稼澆水,水太少無濟于事,水太多會淹死莊稼。
學習使人進步!鞋企學習并沒有錯。創(chuàng)建學習型鞋企本身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它要解決的是鞋企運行機制的問題,不是對過去的否定,而是一個揚棄的過程,不是趕時髦圖好看形式化的展示。何炎燦認為,鞋企突圍,不應該把所有的希望全押在學習上,學習并不是鞋企擺脫困境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