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陣痛中尋找解圍的李寧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不得不承認,當前的正處在一個艱難的時期。高管離職,股價下挫,機構看空,這不禁讓人想起那句老話:“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其實,現在的困境,是多方面因素累積疊加造成的,漲價只是一個誘因。
首先是試圖親和“90后”導致的定位尷尬。
1990年創(chuàng)立的品牌,與“70末”、“80后”這兩個主力消費群之間的情感呼應是很強烈的。也正是這群人,成為其發(fā)跡并實現企業(yè)迅速壯大的最為有力的支撐。
上世紀80年代的洛杉磯奧運會是李寧本人體操生涯中最為輝煌的時期,“70末”、“80后”們在自己的兒童時代見證了他的這種輝煌。90年代,“70末”、“80后”們相繼步入十幾歲,正當他們開始需要運動服、運動鞋時,李寧品牌誕生。當一個民族體育品牌的出現正好能滿足一代人的消費需求、并在此前已經和他們形成了強烈的情感呼應時,便迎來最好的發(fā)展機會。
此后的十幾年間,李寧品牌經歷了高成長。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的“鳥巢點火”,更是讓國內消費群覺得,李寧仍是國內最好的。
然而,情況自2010年發(fā)生變化。這一年,為了贏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李寧開始調整定位,鎖定“90后”,伴隨而來的,是更換廣告語、標識等。這一換,換出了問題。
當把目光拋向“90后”時,曾經的主力消費群“70末”、“80后”們感到失落。但作為“90后”,他們出生時李寧本人的輝煌時代已過,他們內心深處無論是對李寧本人還是對李寧品牌,都無太多共鳴。
“90后”們對運動品牌產生主要消費需求是在2000年以后,此時的中國市場已經高度國際化。年輕的“90后”們開始接觸更加國際化的環(huán)境和各類新事物,如互聯網,他們更偏向于消費耐克和阿迪達斯。這讓力圖博得“90后”喜歡的李寧面臨尷尬。
第二是銷售渠道定位的尷尬。李寧在快速成長時期的渠道定位主要是一線城市的商場專柜,這也使其在國內運動市場上樹立起相對高端的品牌形象和地位。但目前這一渠道定位也面臨尷尬。
奧運會前后,國內體育市場需求升溫。在一線城市,耐克和阿迪達斯廣泛布點擴張?zhí)崴。它們一改此前價格高高在上的局面,逐漸推出工廠店等店鋪,牢牢占據一線大城市競爭主動權。面對它們的爭搶,李寧顯得力不從心。
而在廣大的二三線市場上,在此前的十幾年間,當李寧享受著大城市帶來的業(yè)績增長時,“福建軍團”卻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等一批大眾化品牌早已在二三線城市大舉擴張,遍開百貨店專柜和地鋪專賣店,搶占了最為廣闊的大眾市場份額,也牢牢樹立了品牌影響力。等到如今,李寧回過頭來再想拓展這一塊市場時,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這可真不樂觀。如今擺在李寧面前的,的確是一道大難題。它能否解決,事關品牌今后發(fā)展走向。
但另一方面,或許,就如我們曾經對李寧心懷夢想一樣,即便在它最艱難的時候,我們仍不應對它喪失信心。
出生于1963年、今年已經48歲、曾經的“體操王子”、李寧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或許真的不再年輕。但李寧品牌,它今年才21歲,它還年輕。
事實上,品牌做到最高境界,就是一種文化、精神價值的彰顯和傳達。品牌自誕生起、并獲得持續(xù)快速成長,成為國人引以為豪的體育品牌,就是消費者對一個品牌背后所傳遞的這種由創(chuàng)業(yè)者李寧本人所引發(fā)的體育精神和民族榮譽感等文化價值理念的最好認同。21年下來,它的這種精神內核,還是有相當基礎的。
鑒于此,我們更愿意相信,品牌目前所遭遇的僅僅是轉型調整中的陣痛。而且,從內心深處,我們也不希望,這樣一個曾經給予了國人無限美好夢想的優(yōu)秀本土品牌,它真的有事。21歲,還有改錯的機會和時間。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